1. 首页 > 自驾攻略 >

葫芦丝演奏十大名曲_葫芦丝演奏10大名曲

葫芦丝十大名曲有哪些

导语: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等民族中,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云南的喜爱。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葫芦丝十大名曲,欢迎大家参考!

葫芦丝演奏十大名曲_葫芦丝演奏10大名曲葫芦丝演奏十大名曲_葫芦丝演奏10大名曲


葫芦丝演奏十大名曲_葫芦丝演奏10大名曲


1、《月光下的凤尾竹》

“月光下面的凤尾竹,轻柔美丽像绿色的雾,竹楼里的好姑娘啊,光彩夺目像夜明珠……”傣族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特具民族情调的歌曲,以其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幽攸抑扬,轻清淡雅。

2、《多情的巴乌》

《多情的巴乌》这首曲子是作曲家张汉举老师的经典之作,此曲原本是一首彝族风味的声乐曲,歌词大意是这样的,云雾山中遍地竹,砍棵竹子做巴乌,吹的我呀傻呼呼忘记种包谷,亏得他呀来帮忙,种完包谷吃晌午,巴乌吹到庄稼熟。

3、《月夜》

用葫芦丝渲染恬静的夏夜,微风中,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花散发出清香。这样的时刻,一个穿白色衣裙的美丽少女,独坐池塘边上。音乐处理得十分和谐,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向往,使人陶醉。

4、《侗乡之夜》

这是一首旋律明快流畅,让人激动的巴乌独奏曲 ,每到赶摆时人们换上喜爱的新装,怀着喜悦的心情,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来,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

5、《竹楼情歌》

李海鹰作曲,为葫芦丝六级考级曲目。表现了傣族青年男女甜蜜的爱情生活。

6、《婚誓》

《婚誓》是《芦笙恋歌》的主题曲,由雷振邦作曲,此首乐曲运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体裁,旋律婉转抒情,意味深浓,虽然乐曲短小,结构简单,却是葫芦丝乐曲的一首经典名曲。该曲从音乐结构及旋律的处理都是很不错的,虽然其结构简单丶但旋律优美是无可挑剔,。真正的曲味石涧淌过清泉,树上的秋千还在轻轻摇荡。静静的山林中一对有情人悄悄地许下了永远的誓言。

7、《傣寨情歌》

《傣寨情歌》由王次恒先生作曲。该曲通过富有地方色彩的傣族音调,描绘出傣族青年男女的真挚恋情、载歌载舞的动人场面、恬美秀丽的傣寨风光,把人们引入了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

8、《美丽的金孔雀》

全曲共分五个部分,即:引子,中板,快板,中间自由乐句,尾声。本曲旋律优美,既有傣族音乐风格,又具有完整的音乐体裁,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其演奏用了全接作1和全接作5两种指法,使旋律更优美感情的变化更为丰富。本曲所采用的比较突出的技巧主要是双吐和颤音的运用,由于这两个技巧用得很多,所在演奏中的难度明显增加。但也正是这两个技巧的运用使得乐曲的快板表现更为热烈欢快,振奋人心。

9、《渔歌》

渔歌属民歌的一种,为打鱼者所唱,此曲基本音调彩自云南红河州哈尼族音乐,曲调流畅优美,抒发了边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严铁明老师创作的这首《渔歌》是巴乌独奏曲中较为经典的一首。

10、《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云南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声乐作品,多少年来经久不衰,家喻户晓,其以傣族音乐为基调,表现了云南德宏州一带的美丽风光及风土人情。

拓展阅读

构造

葫芦丝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整个葫芦做气室,葫芦底部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粗,上面开着几个音孔,称为主管,两旁是附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指传统葫芦丝),只能发出与主管的共鸣的和音。通常左面附管发“3”音,右边附管不发音(或发低音“6”音)。

赵也 绘制linxuanyinyue

这种乐器以葫芦做为气室,葫芦口做为吹口,通体长约30厘米。常见三管,亦有单管,双管或四管的葫芦丝。无论竹管多少,多以中间的竹管为主管,其余为副管。主管上开几个音孔,一般前六后一,传统的葫芦丝副管上方不开孔,只在管身底部打一个洞,用塞子堵住,塞子与管身之间有线连接,需要时则用小指将其打开。改良的葫芦丝则没有使用传统的塞子,而是跟主管一样在管身上方开一音孔。这样更方便于在演奏时对副管音的反复使用,而且控制自如,更加灵活。吹奏时手指控制主管的音孔以奏出不同的音,若主副管同时开启,吹奏时数管齐鸣,旋律只出自主管,副管仅以和谐持续的单音相衬托,通常是一管发a音,一管发e音,产生和声效果。

阿昌族的葫芦丝和傣族的相似,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长6厘米,主管长50厘米 ,副管分别长33和17厘米 ,在两支副管紧贴主管的一侧,分别留有一条竹片,用线与主管捆扎在一起。

在西盟佤族,用三根竹管插入葫芦底部,用蜡封固,上端和竹制吹管仅长两厘米。主管用于演奏旋律,两根副管发出纯五度音程的持续音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续音或需要单持续音时,还可将副管堵住。

起源

葫芦丝是由中原的“笙”逐渐演进、改造而来的。笙,历史久远,发源于中原,后传入少数民族地区。

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其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与古箫一样,可用于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来的箫、笛非常相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激进。

新成立后,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丝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音域扩展为14个音。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丝。其中的六孔葫芦丝,可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

分类

以附管发音数

双音葫芦丝——只有高音附管发一单音,另一附管只起到配饰作用。

三音葫芦丝——两只附管都分别发一单音。低音附管不常用,特别是中、低音葫芦丝的实用性几乎为零。

附管形式

音塞式——单音附管被软塞塞住。

按孔式——单音附管的发音须用上手小指或下手拇指控制。

多音式——多音附管上有四个音孔,可配合主管发出简单的旋律音。

音高

可分为【超高音葫芦丝】、【高音葫芦丝】、【次高音葫芦丝】、【中音葫芦丝】、【次中音葫芦丝】、【低音葫芦丝】、【超低音葫芦丝】等。

音域

传统葫芦丝——标准传统型葫芦丝音域为一个纯八度加一个纯四度,即包含十七个半音,共九个全孔音。

扩音域葫芦丝——又分为加键和不加键两种。在同一主管上音域扩宽为一个八度另五个音。

产地

云南葫芦丝——音色甜美、圆润、清析,属标准传统型葫芦丝,具有鲜明的傣族风格。

北方葫芦丝——音色粗犷、开放,音量大。但有的厂家生产的葫芦丝比标准传统型葫芦丝少一个音。

其他产地——音色各异。

拆卸形式

可拆卸葫芦丝——主管、附管都可以从葫芦上拆卸下来,便于专业人员维修,也便于使用者作细微调整。

不可拆卸葫芦丝——主管、附管粘接在葫芦上,非人员不能拆卸。

调音形式划分

可调音葫芦丝——主管、附管上都安装有铜制调音节(简称铜插),可对音高作细微调整,不能调节筒音。调音是非线性调节, 调定后不能再变动。

不可调音葫芦丝——主管、附管上都没有安装铜制调音节(简称铜插)。

按照材质分类

葫芦、木质、胶质、景泰蓝…… 双管葫芦丝

传统双管葫芦丝——两只相同主管装在同一个葫芦上,同时发出旋律双音。

双管两调葫芦丝——组合式葫芦丝。即将本调为F和bB的两只主管安装在一双腔双嘴葫芦上,组合成一支F调的宽音域葫芦丝。以此类推

可以组合成很多调的葫芦丝。

双管葫芦丝——按大三度或度配合的A、B两只主管安装在同一葫芦上,同时发出音。

音调

葫芦丝,属簧管耦合振动类乐器,共有高、中、低音3种类型,常用有D/E/F/G/A/B/等调。各民族之间风土人情、地域环境的不同使得葫芦丝这种乐器在构造上也不尽相同。

由于传统葫芦丝在制作上有七个发音孔(主管),一个发音孔一个音(不能象竹笛那样通过气息的变化在一个音孔上可以吹出八度音来),加上一个筒音一共可以吹出八个音来。所以一般传统葫芦丝通过移动宫音位置,改变原有的指法,理论上应该可以吹出五到六个调来,但由于受音域和音阶排列的限制,传统葫芦丝只能转四个调,而且常用的调只有两个,既筒音作低音“5”和筒音作“1”且本调(筒音作5)为常用。以C调葫芦丝为例,除可以吹出本调(第三孔作1)还可以吹出 G调(筒音作“1”),它是民族调式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六声调式,在吹奏乐曲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所有乐曲都能演奏,要根据乐曲的音域情况适当的来选择,调就是以第四孔作“1”演奏,若乐曲需要转调可通过更换葫芦丝来解决,一般常用葫芦丝有降B、C、D、F调等。

葫芦丝音域不像大家熟悉的竹笛那样能达到三个8度以上,通常在9度以内,多不超过11度,为民族调式音阶。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柔美迷人,极富表现力,深受的喜爱。无论民乐,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动听的声音。

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小调等民间曲调,适于演奏旋律流畅抒情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情深意长》等成为其代表性的经典曲目。葫芦丝在傣、阿昌等族中为普及,是娱乐时助兴的乐器,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 “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其动听的声音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丝,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

音域

1.超高音:小B调、小降B调、小A调、小G调

2.高音:小F调、小E调、小降E调、小D调

3.次高音:小降D调、小C调(初学者)、B调

4.中音:降B调(初学者)、A调

5.次中音:降A调、G调

6.低音:降G调、大F调

7.超低音:大E调、大D调、大C调

演奏姿势

站姿

要求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略分开,呈外八字站稳,两腿直立,身体的重心点放在两腿中间(必要时可左右移动)。上身挺直,但不能僵硬。头部直仰,胸部自然挺起。目视正前方。双肩松弛平衡。两肘自然下垂,两臂不可夹住身体,要与腰间保持一定距离(约十厘米左右)位于身体正前方中心线。乐器与身体形成45度到50度角。

坐姿

其上身的要求和站姿相同,一般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双脚分立踏地,一脚稍前,一脚稍后,但不可架腿或两。坐位高低要适当,以免影响呼吸肌肉的充分运动。

持法

要求手指自然放松,成弧形持葫芦丝,双臂和肘部肌肉要放松,指肚接触孔应有周边缘感,吹奏时在气流的作用下,指肚共振,微有麻感,其音色富有弹性,过于压紧则手酸,音窒,对演奏不利。另外手指开孔时,不宜抬的过高,否则会使手指僵硬,影响演奏速度。一般手指抬到距离音孔上方2---3厘米即可。

风门、口风与嘴劲

1.风门

指吹奏时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处。风门可大可小,是随着音的高低而变化的。吹奏低音时缩小风门 ,吹奏高音时放大风门。风门的位置不可偏左偏右,应在嘴唇的正中处,上下嘴唇要含住葫芦丝吹孔,这要根据葫芦丝的吹孔制作情况来决定是否上嘴唇要比下嘴唇略有突出(一般正常情况下上下嘴唇应一致),两腮不可鼓起,要用力向里收。

2.口风

经过风门吹出来的气息就是口风。口风有缓急之分,口风的选择可以对吹气的强度和用气量起到控制作用,由于葫芦丝属于竖吹型簧管耦合震动类乐器,主要由簧片和竹管组成耦合震动而发音,吹奏时用嘴含住吹孔,用超吹的方法,气流通过气箱(葫芦),使簧片的簧舌部分震动,并激发管内空气柱的共鸣而发音。演奏时一般不使用基因(用缓吹方法吹出的筒音)。风门的缓急变化是高腹部、横隔膜及胸腔的活动来配合控制的,三方要控制好。

3.嘴劲

嘴劲的大小是依据风门的大小和口风的缓急来确定的。一定要注意嘴劲和风门口风的密切配合。虽然在吹奏葫芦丝时口风、嘴劲均有缓急之分,但由于吹奏葫芦丝是采用超吹的方法,所以缓急是相对的,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它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其原因是由葫芦丝自身的条件而限定(音域过窄)。

葫芦丝四大名曲?

葫芦丝十大名曲名称及介绍:

1.月光下的凤尾竹

这首由作曲家施光南作曲的,当乐曲清幽飘起的时候,我把自己带到了澜沧江边翠绿欲滴的凤尾竹林,穿起心仪已久的筒裙,在碧波莹莹的丽江边漫步起舞,等待心上人的到来。

2.多情的巴乌

这首曲子由张汉举作曲,是一首葫芦丝独奏曲,小快板、彝族风格。

3.月夜

这首葫芦丝曲由龚启森作曲。

4.侗乡之夜

这首曲子由杨明作曲,夜是美丽的,让人回味阳光下的劳作;夜,是狂欢的,侗家儿女聚集在一起,跳起欢快的舞蹈。

5.竹楼情歌

这首曲子由李海鹰作曲,青山绿水、竹楼座座、载歌载舞、芦萧悠悠,傣族世世代代热恋着自己的家园,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充满了申请的赞美之情。

6.婚誓

石涧淌过清泉,树上的秋千还在轻轻摇荡。静静的山林中一对有情人悄悄地许下了永远的誓言。

7.傣寨情歌

《傣寨情歌》由王次恒先生作曲。该曲通过富有地方色彩的傣族音调,描绘出傣族青年男女的真挚恋情、载歌载舞的动人场面、恬美秀丽的傣寨风光,把人们引入了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

8.美丽的金孔雀

这是一首葫芦丝独奏曲,曲子由杨建生作曲。

9.渔歌

这首曲子由严铁明作曲,水泊连天,螺号启明,域名撒网、满仓而归。

10.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这首曲子由杨菲作曲。

有什么好听的二胡曲?

经典的二胡演奏曲是很多老人喜爱听的曲子,那你知道经典的二胡演奏曲有哪些吗?以下我搜集整合了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欢迎参考阅读!

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

1920--1940

刘天华:刘天华二胡十大名曲,包括:《病中吟》(1915)、《月夜》 (1918)、《空山鸟语》(1918)、《苦闷之讴》(1926)、《悲歌》( 1927) 、《良宵》(1928.1.22)、《闲居吟》(1928.6)、《光明行》(1931) 、《独弦》(1932.1)、《烛影摇红》(1932)

(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

华彦钧(阿炳):《听松》(1939)、《二泉映月》、《寒春风曲》

1950--1959

明:《流波曲》(1952)

刘文金:二胡协奏曲《豫北叙事曲》 (1959)

黄海怀: (1959)

1960--1969

刘文金:二胡协奏曲《三门峡畅想曲》 (1960,陈钢编曲 )、《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梁祝协奏曲》

黄海怀:《江河水》(1962)

1970--1979

鲁日融:《迷胡调》、《秦腔主题随想曲》、《欢乐的秦川》、《采花》、《摇篮曲》、《曲江吟》

周维 :《葡萄熟了》

王国潼、李秀琪:《奔驰在千里草原》(1972)

1980--1989

刘文金 :《长城随想》

吴厚元: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

朱昌耀:《江南春色》、《苏南小曲》、《欢庆锣鼓》

陈耀星:《战马奔腾》、《陜北抒怀》

张晓峰、朱晓谷::二胡叙事曲《新婚别》 (1980)

陈刚、 何占豪:《梁山伯与祝英台》

谭盾:二胡、扬琴二重奏《双阙》 (1984)

陈能济:二胡协奏曲《明月几时有》 (1988)

何占豪 :二胡协奏曲《乱世情侣》、二胡协奏曲《别亦情》

杨春林:双二胡协奏曲《长恨歌》

何占豪:二胡协奏曲《莫愁女幻想曲》(1987)

阎惠昌:二胡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幻》(1987)

张式业:《一枝花》(改编)(1982)

·1990--1999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天山风情》 (1992)、二胡与管弦乐队《姑苏行》(1995)、二胡协奏曲《杨贵妃的 故事 》(1998)

高韶青:《随想曲》

谭盾:《火祭》 (1995)

严洁敏:《卡门主题随想曲》

黄安伦:二胡与交响乐《敦煌古谱四首》 (1997)

瞿春:《霓裳曲》 (浙江民间乐曲)

吴华:二胡及革胡双协奏曲《天仙配幻想曲》 (1995)

黄晓飞:二胡协奏曲《爱河之春》(1997)、二胡协奏曲《长恨歌》、二胡协奏曲《母亲》、二胡与钢琴《怀念》、二胡协奏曲《六月雪》

关铭:《蓝花花叙事曲》

金夏载:《春江水暖》

庐亮辉:《疆风舞韵》

顾冠仁:二胡协奏曲《夜月》

许可:二胡与钢琴《风韵》(1991)、二胡与钢琴《思念》(1993)、《摇篮曲》(1996)

王燕樵 :二胡与管弦乐队《百鸟朝凤》(1990)

陈怡:二胡与弦乐队《胡琴组曲》(1998)

外山雄三:二胡与管弦乐队《桥》(1998)

松尾佑孝:胡琴协奏曲《天风爱舞和庵》(1998)、二胡协奏曲《江河云梦》 作曲:梁云江

·2000--

刘文金:《二胡套曲——梦》 (2002)、二胡与琵琶与乐队《火—彩衣姑娘》( 刘文金曲,二胡:王颖琵琶:邓乐)

刘学轩、《第二二胡协奏曲》、《二胡协奏曲》、《山林之秋》二胡与丝竹室内乐团、《二》低音二胡与南管团、《港都、春花、夜雨》给二胡与民族室内乐

贾鹏芳:《睡莲》(2002)

关乃忠:《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

陆橒:《西秦王爷》 (2003)

莫凡:胡琴协奏曲《京风》

谭盾:胡琴协奏曲《卧虎藏龙》 (2003)

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

杨青:《秋之韵》

王之辉、景建树:《黄水韵》

王曙亮、梁奇:《剪窗花》

许可:《大莫敦煌》(2004)、《黄沙古道》(2004)

杨勇:二胡与大提琴二重奏《河曲》(2001)

蔡东铧:二胡协奏曲《浮徒》(2007)、二胡与乐队《幽满庭》(2007)、(二胡、中阮、扬琴、打击乐)《三生石》(2007)

朱毅:二胡与管弦乐队《西域风情》(2004)

王燕樵:二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阿吐什的朝晨》(2001)

刘文金:《雪山魂塑》

高韶青:《蒙风》(2008)

·改编作品

《查尔达斯》(维多里奥·蒙第)

《流浪者之歌》 ( 巴布罗·萨第)

《渔舟唱晚》(关伟07年)

《中花六板》 (江南丝竹)

《罗西尼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90年编)

《浪漫曲》(鲁宾斯坦/93年编)

《乘著歌声的翅膀》(门德尔松/93年编)

《夜曲》(柴可夫斯基/95年编)等。

二胡演奏名家介绍

刘天华(1894-1932)、刘北茂(1903—1981)、刘长福、刘湘(1963—)、刘崇增、阿炳(华彦钧1893—1950)、唐毓斌(1934—)、刘继红(1957—)、贾鹏芳、宋国生(1938—)、沈星扬、王国潼(1939—)、王永德、王文隆、王铭裕、王明华、李源源(1976.9—)、李佳颖、李福华、姜克美、姜建华、马晓晖、陈耀星(1941—)、陈军、陈诗涵、陈春园、陈家昆、陈乃瑜、张韶、张方鸣、张强、张永智、张尊连、张仕安、孙以诚、明(1928—1962)、蒋风之、高占全(1965—)、蒋巽风、许讲德、闵惠芬、周耀锟、严洁敏、赵寒阳、张寿康、许可、赵荣春、梁云江、甘柏林、舒昭(1936—)、郑德智、贺超波、蒋才如、朱昌耀、马向华、邓建栋、于红梅、邵琳、于川、刘光宇、鲁日融、项祖英、魏冠华、彭苙榳、孔艳艳、温金龙、程秀荣、段皑皑、高韶青、黄安源、梁文瑄、李宝顺、林顺丽、林傅强、邢立元、赵夺良、陈慧君、张汉杰、陈雄华、王颖、韩石、吴桐、、金伟、李绛英、拓化贤、黎舰鸿、关伟、呼延梅文、梁婉娉、牛苗苗、张怀德、吴昊、周维、田再励、孙凰、 宋飞(1969—)等演奏名家 二胡制作名家介绍

葫芦丝的曲子有那些

太多了啊。

打跳欢歌、彝家欢度火把节、清清玉湖水、人们向往的地方、版纳恋歌、版纳之夜、花楼恋歌、月光下的凤尾竹、蓝色的香巴拉、雪莲花开、多情的巴乌、迎春

、景颇情歌、丝恋、节日的德昂山、布朗情歌、渔歌、欢乐的泼水节、花满楼

、木鼓神韵、断桥残月、风中的葫芦、菩提圣缘、葫芦丝的传说、梦幻滇池、瑞丽江情歌、阿昌情深、傣乡情歌、欢乐的嘎光、孔雀姑娘、拉祜情、迷人的葫芦箫、瑞丽美、幸福日子、月夜思乡、月映竹楼、骑兵进行曲、竹林晨曲、婚誓、竹楼情歌、赶摆、春到草原、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渔歌、侗乡之夜、瑶族舞曲、勐巴纳西之恋、傣乡情歌、欢歌弦舞、傣乡秋色、跳弦、南声北韵、湖边的孔雀

、泼水欢歌、黄土谣、春满傣乡、欢乐日子、蝴蝶泉边、花腰新娘

我们考级组委会编进教材的有这么多。该够你练上三五年了

月光下的凤尾竹

葫芦丝十大名曲是那些

1、月光下的凤尾竹

2、多情的巴乌

3、月夜

4、侗乡之夜

5、竹楼情歌

6、婚誓

7、傣寨情歌

8、美丽的金孔雀

9、渔歌、

10、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葫芦丝十大名曲有哪些?哪个听?

葫芦丝十大名曲有《月光下的凤尾竹》、《多情的巴乌》、《月夜》、《侗乡之夜》、

《婚誓》、《渔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竹楼情歌》、《美丽的金孔雀》、《傣寨情歌》。

有名的是《月光下的凤尾竹》,吹的人也多。

葫芦丝十大名曲有哪些

是否有权威确认的葫芦丝“十大名曲”我不知道,葫芦丝的名曲太多了,应该不止“十大”吧?不过在李春华老师的专辑《 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经典名曲》中倒是收入了十首经典名曲,进行了讲解、以及演奏。它们是:

1、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2、月光下的凤尾竹

3、节日的德昂山

4、金色的孔雀

5、多情的巴乌

6、竹林深处

7、竹楼情歌

8、侗乡之夜

9、牧歌

10、渔歌

这是不是你想知道的“十大名曲”呢?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婚誓》、《美丽的金孔雀》、《清清玉湖水》、《金孔雀与凤尾竹》、《小卜少》、《哈尼情歌》、《欢乐的嘎光》、《赶摆》、《打跳欢歌》、《欢乐的泼水节》……等等都是有名的葫芦丝曲。

1. 《月光下的凤尾竹》

“月光下面的凤尾竹,轻柔美丽像绿色的雾,竹楼里的好姑娘啊,光彩夺目像夜明珠……”傣族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特具民族情调的歌曲,以其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幽攸抑扬,轻清淡雅。

2.多情的巴乌

葫芦丝十大名曲排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7376316371@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