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行攻略 >

关于桃渚古城和桃渚十三渚旅游攻略的信息

本文目录一览:

桃渚古城有哪些交通方式

桃渚古城交通指南:218路公交及游3可以直达。

关于桃渚古城和桃渚十三渚旅游攻略的信息关于桃渚古城和桃渚十三渚旅游攻略的信息


桃渚古城是坑倭英雄戚继光将军在此大败倭寇而闻名,她建于明正统八年,由户部右侍郎焦宏亲自督造,是古代从海上进入台州府城的要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极其险要。当时浙江东南沿海为抗倭而设的卫所,所城有41座,桃渚城就是其中之一。明朝的按卫、所编制,大致112人为百户所,长官叫百户,1120人为千户所,属于海门卫管辖,古城原高二丈一尺,周围二里七十步,城上有台,台上有楼,极其坚固。现在平均高度4.5米,周长1400米,城基宽10米。有东、南、西三座城门,城门外筑有瓮城,又开城门,即都是两进城门。东西城门上原各长有大小一样,形状相似的娑朴树,造型雅致,为大自然造化,东瓮城边这棵娑朴树虽显苍老,但仍苍劲挺拔。据云,东西城边两棵娑朴树身高30余米,树干直径1.5米,呈伞盖形。它历经500多年风雨,如今生机勃勃,象征桃渚的万古昌盛,所以后人谓之树。

抗倭陈列馆是为了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转战南北,荡平倭寇,保卫国疆,保卫的不朽功勋,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发挥历史文物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而建立的。陈列馆建于1993年4月,面积900多平方米。四周围墙仿明建筑的台门,由书法家卢乐群先生书额:桃渚抗倭陈列馆,两边对联由椒江市戚继光纪念馆王及先生篆对:建敌台桃渚启万里长城先导,平倭寇闽浙为中华民族英雄。内门横额砥砺山河,是台州地委副李成昌题写;门联怀古何须游赤壁,御侮谁不忆桃渚,系张崇文将军的手迹。走进陈列馆,迎面立着是戚继光塑像,衬着背景桃渚城的远山近水的壁画,煞是英姿豪爽。陈列馆分成五室,东一室为文物史料,展出城砖,戚继光表功碑、、鸳鸯阵等。东二室是名人书画,陈列以台州为主的名家书画作品;西一室为戚继光台州抗倭组画,系统简要地反映戚继光在台州抗倭的全过程,20幅,西二室为桃渚风光,它陈列桃渚秀美的海滨风光,共43幅彩扩组画。

城内后所山的东麓,因山坡隆起似峤,并且常有鹤群在此栖息,所以称鹤峤。在这里建起的书院,自然地便叫鹤峤书院了。鹤峤书院,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嘉庆二十五年焚于火,城里人郎正斋重建,现在古枫侵空,翠柏森森,遗址静谧清幽,只是不见了当年书院规模。这里曾出过不少现代教育家,教委顾问林迪生,曾就学于这个书院,台州辛亥革命杰出人物杨镇毅,曾在这里担任书院山长。这里的位置正处在抗倭陈列馆上方,天妃宫东南侧,行书胜景两大字,是原铁道兵部副主任张宗文将军于1990年题写的。

天妃宫始建于明正统初年,屡建屡焚。现在保存的天妃宫,有庙宇三间,坐东朝西。天妃宫古时地处海崖之巅,面对浩瀚大洋,有利海上商贾、捕捞者,时多为福建人。他们十分信奉海神天妃,为避风暴,祈求天妃保护,故天妃宫初时为福建人所建。在五百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虔诚群众信奉天妃威灵与日俱增,朝暮焚香,四时供祭,香火兴盛。紧靠天妃宫后墙东侧的石柱天灯,柱高2.8米,体正方,边宽20公分。柱端装有正方石块,石高15公分,边宽45公分,用以置放灯具,石柱四边刻有南无本师佛、南无大方广佛华严泾,南无大乘妙法莲华泾、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四佛号,以祈求上佛保护。因久经风雨浸淋,苔藓青黝,字迹侵蚀,但细琢可辨。据云,石柱天灯立于元末明初,专为商贾、捕捞者设置。它暮时点燃,彻夜通明:一用提示方位、地名;二用揭示礁石,注意安全。前面便是东敌台遗址,她是桃渚城的制高点,俗称蚶蒂。敌台即燎望台,可燎望敌人动态,东、西敌台,台上有楼,据说是北京的敌台还是戚继光从桃渚带过去,东敌台遗址高耸,四周古迹风光,可尽收眼底:一能遥看那傲空独立于上塘山巅的烽火台,又称烽堠,是古代报警设施;二能俯瞰桃江十三渚,可观五龙抢珠的水乡风光;三能极目城郊北山的将台山。在桃渚城头向东眺望,那傲空独立于上塘山巅的石堡,便是烽火台。烽火台,又称烽堠,是古代中报警的设施。发现敌人来了,日城烧烟,夜里燃光,迅速传递信息,与桃渚城相关的烽火台有7座,都是明代为抗倭而设置的上塘烽火台。

当时她隶属于桃渚千户所,是现存完整的一座,一敛下宽,台基9米见方,台口6米见方,都用石块砌筑而成。这里是摩崖石刻眺远两个大字的遗址,题款系明楚将军胡海,胡海,字海洋,定远人,洪武进随大将军徐达攻打卢州,英勇善战,遍体金疮,而斗益力,立了大功。对于眺远岩前人曾有描述:山顶有一巨石如盘,擎出云表,凭虚一览,则海阔天低,茫茫天际。时天光开霁,数十里一目可鉴。并赋诗道:沧海扶桑一目空,摩崖记胜有胡公。银钩铁画真颜柳,犹见当年下笔工。位于眺远崖西侧的护碑亭,于1986年专为保护明《新建敌台碑记》的石碑而建。亭子在危崖上翼然凌空,突兀奇巧。她是仿明式建筑,结构古雅精巧。亭子中间,端然立着一座石碑,基座高0.31米,碑身高1.6米,宽0.83米,厚0.11米,镌刻着《新建敌台碑记》。

在护碑亭万松径中,楷书镇海两大字,旁无题款,但字体风格大小均与眺远相似。据考查系明代书法家鲍大谋手迹,主要歌颂戚将南北,荡平倭寇的功绩,前人曾有赋诗:镇定岩疆数百春,龙盘虎踞势峥嵘。鲍公健笔千秋在,半为苔痕藓影萦。在城此游步道边有一棵在同一根基上长两棵树干的150余岁夫妻松,此树在距地面0.3米处分叉,两树高20余米,树干直径0.4米,呈凵形生长,倾斜弯曲向上,遍体龙鳞斑痕,但情趣横生。两树树枝、树冠纵横交错,相依顾盼。雌树干挺枝劲针叶翠,在分叉9米处长出两枝弯曲如臂的枝干,欲拦腰搂抱雄树;雄树在分叉12米处长出一枝干似长臂高高伸向雌树,你搀我扶互呵护,远看浑然一树,如绿形一堆,正可谓一对寿星夫妻。好了,现在我们往北看,这是清代左营守备衙门的旧址。清代绿营统兵官,位在都司之下,系五品武官,称营守备,咸丰辛酉年间,郡城左营守备衙门遭火灾,同治七年,郡守刘王敖清移驻到此,并拨款建署,校场过去是演武场,现在办成了乡镇企业,这里存有左营大校场界界碑一块。不知不觉的,我们便来到了化龙渠,六百多年前,桃渚城墙未建时,溪水径后所山流出。城建后,溪水改道从西面穿城东出,就在西城脚下,原有一桥名化龙桥,相传桥下有一巨石,石上刻有化字,为神龙点化,此石已埋沉渠底。为解开这千古之谜,村民组织发掘,果然发现有一巨石,南北架向,只不过三、五尺,石上化字,端正雄浑,旁无题款,确有奇异。这里还有个神话故事。

接着,我们去参观一下桃渚城的古街古建。桃渚城是一座明代人文景观,古街古建,古色古香,明代建筑大抵简朴大方,但那些豪门大家又不央为典雅堂皇。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街便是桃渚古街,它还保留着明代街巷古道原有格局。古街贯穿东、西城,似缓游龙形,跟通在衙门与南门的主巷道成十字交叉,交叉点鼓楼高耸,次地有古巷10条,南北各有5条,随街排列,插穿交叉。古道一条,呈弧形,环绕东南,西城内侧,在桃渚城内有许多古建,它们大抵是明代建筑简朴大方,但那些豪门大家又不央为典雅堂皇。在城内保存得较好的古建筑一是郎德丰,一是郎家里,三便是柳宅。

郎德丰古宅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由郎氏第九代后裔,郎公子恒建造。古宅共有楼屋30间,平屋22间,屋套环绕东、北,西呈凵形,中间一座完整的四合院,规模宏大,占地面积3200平方公尺。郎家里古宅建于清道光年间,由郎氏第八代后裔,郎公一昌滁建造。古宅系两进台门,宽敞高大,前庭开阔,东、北、西建有屋套,这座完整四合院占地2500平方公尺。这个院子的特点建筑古朴庄重,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尤其是窗棂,梁坊的木雕。雕琢细腻,特别是廊柱头木刻高浮雕,如回头鹿,腾龙走狮,麒麟等显得沌朴、绕练,它连偏门槛石两旁都没有门枕石,牢固方便雅致,足见其大家气魄。不过,今天我们观赏这些古建筑,无不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的睿智和高超的技艺。

柳氏古宅建于明末期间,由柳氏第五代后裔所建,至清同治年间,其第十二代后裔柳公子翰考取武举原东台门上方悬有武魁二字匾额,台门两旁竖有二柱,原装有星斗的旗杆。柳氏古宅为三进台门,这与郎宅是不同的,大台门中开,分上下二层,内有堂号,北、西建有屋套,大台门没有外障屏风,东、西又开台门,呈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它系明代建筑,显得苍古。每根柱呈鼓形,柱头有星斗。凡梁坊、窗棂及廊柱上的木雕,造作细腻,雕艺精湛,墙窗的石雕如郎氏古宅,令人满目亮丽,喷喷称奇。还有天井地面的石板横搁贯串,状如一幅图案。

临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临海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桃渚古城交通指南:218路公交及游3可以直达。

桃渚古城是坑倭英雄戚继光将军在此大败倭寇而闻名,她建于明正统八年,由户部右侍郎焦宏亲自督造,是古代从海上进入台州府城的要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极其险要。当时浙江东南沿海为抗倭而设的卫所,所城有41座,桃渚城就是其中之一。明朝的按卫、所编制,大致112人为百户所,长官叫百户,1120人为千户所,属于海门卫管辖,古城原高二丈一尺,周围二里七十步,城上有台,台上有楼,极其坚固。现在平均高度4.5米,周长1400米,城基宽10米。有东、南、西三座城门,城门外筑有瓮城,又开城门,即都是两进城门。东西城门上原各长有大小一样,形状相似的娑朴树,造型雅致,为大自然造化,东瓮城边这棵娑朴树虽显苍老,但仍苍劲挺拔。据云,东西城边两棵娑朴树身高30余米,树干直径1.5米,呈伞盖形。它历经500多年风雨,如今生机勃勃,象征桃渚的万古昌盛,所以后人谓之树。

抗倭陈列馆是为了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转战南北,荡平倭寇,保卫国疆,保卫的不朽功勋,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发挥历史文物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而建立的。陈列馆建于1993年4月,面积900多平方米。四周围墙仿明建筑的台门,由书法家卢乐群先生书额:桃渚抗倭陈列馆,两边对联由椒江市戚继光纪念馆王及先生篆对:建敌台桃渚启万里长城先导,平倭寇闽浙为中华民族英雄。内门横额砥砺山河,是台州地委副李成昌题写;门联怀古何须游赤壁,御侮谁不忆桃渚,系张崇文将军的手迹。走进陈列馆,迎面立着是戚继光塑像,衬着背景桃渚城的远山近水的壁画,煞是英姿豪爽。陈列馆分成五室,东一室为文物史料,展出城砖,戚继光表功碑、、鸳鸯阵等。东二室是名人书画,陈列以台州为主的名家书画作品;西一室为戚继光台州抗倭组画,系统简要地反映戚继光在台州抗倭的全过程,20幅,西二室为桃渚风光,它陈列桃渚秀美的海滨风光,共43幅彩扩组画。

城内后所山的东麓,因山坡隆起似峤,并且常有鹤群在此栖息,所以称鹤峤。在这里建起的书院,自然地便叫鹤峤书院了。鹤峤书院,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嘉庆二十五年焚于火,城里人郎正斋重建,现在古枫侵空,翠柏森森,遗址静谧清幽,只是不见了当年书院规模。这里曾出过不少现代教育家,教委顾问林迪生,曾就学于这个书院,台州辛亥革命杰出人物杨镇毅,曾在这里担任书院山长。这里的位置正处在抗倭陈列馆上方,天妃宫东南侧,行书胜景两大字,是原铁道兵部副主任张宗文将军于1990年题写的。

天妃宫始建于明正统初年,屡建屡焚。现在保存的天妃宫,有庙宇三间,坐东朝西。天妃宫古时地处海崖之巅,面对浩瀚大洋,有利海上商贾、捕捞者,时多为福建人。他们十分信奉海神天妃,为避风暴,祈求天妃保护,故天妃宫初时为福建人所建。在五百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虔诚群众信奉天妃威灵与日俱增,朝暮焚香,四时供祭,香火兴盛。紧靠天妃宫后墙东侧的石柱天灯,柱高2.8米,体正方,边宽20公分。柱端装有正方石块,石高15公分,边宽45公分,用以置放灯具,石柱四边刻有南无本师佛、南无大方广佛华严泾,南无大乘妙法莲华泾、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四佛号,以祈求上佛保护。因久经风雨浸淋,苔藓青黝,字迹侵蚀,但细琢可辨。据云,石柱天灯立于元末明初,专为商贾、捕捞者设置。它暮时点燃,彻夜通明:一用提示方位、地名;二用揭示礁石,注意安全。前面便是东敌台遗址,她是桃渚城的制高点,俗称蚶蒂。敌台即燎望台,可燎望敌人动态,东、西敌台,台上有楼,据说是北京的敌台还是戚继光从桃渚带过去,东敌台遗址高耸,四周古迹风光,可尽收眼底:一能遥看那傲空独立于上塘山巅的烽火台,又称烽堠,是古代报警设施;二能俯瞰桃江十三渚,可观五龙抢珠的水乡风光;三能极目城郊北山的将台山。在桃渚城头向东眺望,那傲空独立于上塘山巅的石堡,便是烽火台。烽火台,又称烽堠,是古代中报警的设施。发现敌人来了,日城烧烟,夜里燃光,迅速传递信息,与桃渚城相关的烽火台有7座,都是明代为抗倭而设置的上塘烽火台。

当时她隶属于桃渚千户所,是现存完整的一座,一敛下宽,台基9米见方,台口6米见方,都用石块砌筑而成。这里是摩崖石刻眺远两个大字的遗址,题款系明楚将军胡海,胡海,字海洋,定远人,洪武进随大将军徐达攻打卢州,英勇善战,遍体金疮,而斗益力,立了大功。对于眺远岩前人曾有描述:山顶有一巨石如盘,擎出云表,凭虚一览,则海阔天低,茫茫天际。时天光开霁,数十里一目可鉴。并赋诗道:沧海扶桑一目空,摩崖记胜有胡公。银钩铁画真颜柳,犹见当年下笔工。位于眺远崖西侧的护碑亭,于1986年专为保护明《新建敌台碑记》的石碑而建。亭子在危崖上翼然凌空,突兀奇巧。她是仿明式建筑,结构古雅精巧。亭子中间,端然立着一座石碑,基座高0.31米,碑身高1.6米,宽0.83米,厚0.11米,镌刻着《新建敌台碑记》。

在护碑亭万松径中,楷书镇海两大字,旁无题款,但字体风格大小均与眺远相似。据考查系明代书法家鲍大谋手迹,主要歌颂戚将南北,荡平倭寇的功绩,前人曾有赋诗:镇定岩疆数百春,龙盘虎踞势峥嵘。鲍公健笔千秋在,半为苔痕藓影萦。在城此游步道边有一棵在同一根基上长两棵树干的150余岁夫妻松,此树在距地面0.3米处分叉,两树高20余米,树干直径0.4米,呈凵形生长,倾斜弯曲向上,遍体龙鳞斑痕,但情趣横生。两树树枝、树冠纵横交错,相依顾盼。雌树干挺枝劲针叶翠,在分叉9米处长出两枝弯曲如臂的枝干,欲拦腰搂抱雄树;雄树在分叉12米处长出一枝干似长臂高高伸向雌树,你搀我扶互呵护,远看浑然一树,如绿形一堆,正可谓一对寿星夫妻。好了,现在我们往北看,这是清代左营守备衙门的旧址。清代绿营统兵官,位在都司之下,系五品武官,称营守备,咸丰辛酉年间,郡城左营守备衙门遭火灾,同治七年,郡守刘王敖清移驻到此,并拨款建署,校场过去是演武场,现在办成了乡镇企业,这里存有左营大校场界界碑一块。不知不觉的,我们便来到了化龙渠,六百多年前,桃渚城墙未建时,溪水径后所山流出。城建后,溪水改道从西面穿城东出,就在西城脚下,原有一桥名化龙桥,相传桥下有一巨石,石上刻有化字,为神龙点化,此石已埋沉渠底。为解开这千古之谜,村民组织发掘,果然发现有一巨石,南北架向,只不过三、五尺,石上化字,端正雄浑,旁无题款,确有奇异。这里还有个神话故事。

接着,我们去参观一下桃渚城的古街古建。桃渚城是一座明代人文景观,古街古建,古色古香,明代建筑大抵简朴大方,但那些豪门大家又不央为典雅堂皇。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街便是桃渚古街,它还保留着明代街巷古道原有格局。古街贯穿东、西城,似缓游龙形,跟通在衙门与南门的主巷道成十字交叉,交叉点鼓楼高耸,次地有古巷10条,南北各有5条,随街排列,插穿交叉。古道一条,呈弧形,环绕东南,西城内侧,在桃渚城内有许多古建,它们大抵是明代建筑简朴大方,但那些豪门大家又不央为典雅堂皇。在城内保存得较好的古建筑一是郎德丰,一是郎家里,三便是柳宅。

郎德丰古宅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由郎氏第九代后裔,郎公子恒建造。古宅共有楼屋30间,平屋22间,屋套环绕东、北,西呈凵形,中间一座完整的四合院,规模宏大,占地面积3200平方公尺。郎家里古宅建于清道光年间,由郎氏第八代后裔,郎公一昌滁建造。古宅系两进台门,宽敞高大,前庭开阔,东、北、西建有屋套,这座完整四合院占地2500平方公尺。这个院子的特点建筑古朴庄重,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尤其是窗棂,梁坊的木雕。雕琢细腻,特别是廊柱头木刻高浮雕,如回头鹿,腾龙走狮,麒麟等显得沌朴、绕练,它连偏门槛石两旁都没有门枕石,牢固方便雅致,足见其大家气魄。不过,今天我们观赏这些古建筑,无不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的睿智和高超的技艺。

柳氏古宅建于明末期间,由柳氏第五代后裔所建,至清同治年间,其第十二代后裔柳公子翰考取武举原东台门上方悬有武魁二字匾额,台门两旁竖有二柱,原装有星斗的旗杆。柳氏古宅为三进台门,这与郎宅是不同的,大台门中开,分上下二层,内有堂号,北、西建有屋套,大台门没有外障屏风,东、西又开台门,呈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它系明代建筑,显得苍古。每根柱呈鼓形,柱头有星斗。凡梁坊、窗棂及廊柱上的木雕,造作细腻,雕艺精湛,墙窗的石雕如郎氏古宅,令人满目亮丽,喷喷称奇。还有天井地面的石板横搁贯串,状如一幅图案。

1、临海东湖:东湖,位于浙江临海市区之东。开凿于北宋,湖面平波十顷,亭台如画,中悬洲渚,堤隔桥连,春风秋月,流光溢萌,芳香四溢,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临海东湖之名,以紧临台州古城墙东侧而得,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此湖的历史也是有些来头了,据说是在宋熙宁四年(1071)时,由郡守钱暄开凿而成。南北长近500米,东西宽约150米。

2、临海古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1600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古城墙沿江修筑而上,依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尤其是北固山(门票)一段,建于危崖之巅,飞舞盘旋,敌台林立,雉堞连云,城楼高峙,与北京八达岭(门票)相较,可称双绝 ,称之为“江南八达岭”,并不过誉。更有其独特之处是,临海古城墙两侧,古木参天,常年苍翠,城墙掩映在青绿丛中,更增添了一分灵秀。 临海古城墙,除了御敌的功能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洪的功能。城墙有三分之一的长度是沿着灵江修筑,台州府城正位于灵江入海近处,江水与潮水相碰,水位升高,时常漫上城来。城墙有如大堤,千余年来抗击着洪水的冲击。为此,临海城墙在修筑设计上,采取了特有的措施,把瓮城修作弧形,特别是把“马面”迎水的一方修作半圆弧形(其余一方仍为方形),在全国古城墙中,十分罕见,目前所知尚属孤例。由于城墙的抗洪作用,在元朝灭掉南宋时,元帝曾下令拆毁江南所有古城墙,以利其铁骑长驱直入,而临海城墙却因其无法替代的防洪功能,得到了特旨免拆。

3、桃江十三渚风景区:位于浙江省台州临海市桃渚镇,集渚上田园风光、火山遗迹等资源于一体,峰岩怪石、洞天林立,是临海地质公园、桃渚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景区由桃江风情、孔雀啄绿、火山遗迹、盘龙临海、将军遗风、绿客餐秀、长城峰林、石柱登天、桃江画渚、桔岭流香十个分景区组成。其中火山遗迹等区集中展现了八千万年前火山运动塑造的流纹岩台地、峰墙、峰林、岩洞、天生桥等优美景观。 桃江将田畦切割包围成大小不一、形状迥异的十三个渚,桃江十三渚面积逾亩,江渚星罗棋布,是典型的湿地景观。渚上原植有大量桃树,故称桃渚。桃江十三渚水碧田绿,赤山黛影,渚光随季节农作物更替呈五彩变换,有“美的田园风光”之美誉。十三渚水中有陆、陆中有水,从石柱峰望之尽收眼底,火山体峰峦聚萃,山势逶迤,山下河港如练,田畦凝碧,构成一幅绝美的天然图画。

临海这条自驾风景线,一路田园如诗,古城古村遍布,美美美极了!

桃渚古城交通指南:218路公交及游3可以直达。

桃渚古城是坑倭英雄戚继光将军在此大败倭寇而闻名,她建于明正统八年,由户部右侍郎焦宏亲自督造,是古代从海上进入台州府城的要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极其险要。当时浙江东南沿海为抗倭而设的卫所,所城有41座,桃渚城就是其中之一。明朝的按卫、所编制,大致112人为百户所,长官叫百户,1120人为千户所,属于海门卫管辖,古城原高二丈一尺,周围二里七十步,城上有台,台上有楼,极其坚固。现在平均高度4.5米,周长1400米,城基宽10米。有东、南、西三座城门,城门外筑有瓮城,又开城门,即都是两进城门。东西城门上原各长有大小一样,形状相似的娑朴树,造型雅致,为大自然造化,东瓮城边这棵娑朴树虽显苍老,但仍苍劲挺拔。据云,东西城边两棵娑朴树身高30余米,树干直径1.5米,呈伞盖形。它历经500多年风雨,如今生机勃勃,象征桃渚的万古昌盛,所以后人谓之树。

抗倭陈列馆是为了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转战南北,荡平倭寇,保卫国疆,保卫的不朽功勋,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发挥历史文物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而建立的。陈列馆建于1993年4月,面积900多平方米。四周围墙仿明建筑的台门,由书法家卢乐群先生书额:桃渚抗倭陈列馆,两边对联由椒江市戚继光纪念馆王及先生篆对:建敌台桃渚启万里长城先导,平倭寇闽浙为中华民族英雄。内门横额砥砺山河,是台州地委副李成昌题写;门联怀古何须游赤壁,御侮谁不忆桃渚,系张崇文将军的手迹。走进陈列馆,迎面立着是戚继光塑像,衬着背景桃渚城的远山近水的壁画,煞是英姿豪爽。陈列馆分成五室,东一室为文物史料,展出城砖,戚继光表功碑、、鸳鸯阵等。东二室是名人书画,陈列以台州为主的名家书画作品;西一室为戚继光台州抗倭组画,系统简要地反映戚继光在台州抗倭的全过程,20幅,西二室为桃渚风光,它陈列桃渚秀美的海滨风光,共43幅彩扩组画。

城内后所山的东麓,因山坡隆起似峤,并且常有鹤群在此栖息,所以称鹤峤。在这里建起的书院,自然地便叫鹤峤书院了。鹤峤书院,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嘉庆二十五年焚于火,城里人郎正斋重建,现在古枫侵空,翠柏森森,遗址静谧清幽,只是不见了当年书院规模。这里曾出过不少现代教育家,教委顾问林迪生,曾就学于这个书院,台州辛亥革命杰出人物杨镇毅,曾在这里担任书院山长。这里的位置正处在抗倭陈列馆上方,天妃宫东南侧,行书胜景两大字,是原铁道兵部副主任张宗文将军于1990年题写的。

天妃宫始建于明正统初年,屡建屡焚。现在保存的天妃宫,有庙宇三间,坐东朝西。天妃宫古时地处海崖之巅,面对浩瀚大洋,有利海上商贾、捕捞者,时多为福建人。他们十分信奉海神天妃,为避风暴,祈求天妃保护,故天妃宫初时为福建人所建。在五百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虔诚群众信奉天妃威灵与日俱增,朝暮焚香,四时供祭,香火兴盛。紧靠天妃宫后墙东侧的石柱天灯,柱高2.8米,体正方,边宽20公分。柱端装有正方石块,石高15公分,边宽45公分,用以置放灯具,石柱四边刻有南无本师佛、南无大方广佛华严泾,南无大乘妙法莲华泾、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四佛号,以祈求上佛保护。因久经风雨浸淋,苔藓青黝,字迹侵蚀,但细琢可辨。据云,石柱天灯立于元末明初,专为商贾、捕捞者设置。它暮时点燃,彻夜通明:一用提示方位、地名;二用揭示礁石,注意安全。前面便是东敌台遗址,她是桃渚城的制高点,俗称蚶蒂。敌台即燎望台,可燎望敌人动态,东、西敌台,台上有楼,据说是北京的敌台还是戚继光从桃渚带过去,东敌台遗址高耸,四周古迹风光,可尽收眼底:一能遥看那傲空独立于上塘山巅的烽火台,又称烽堠,是古代报警设施;二能俯瞰桃江十三渚,可观五龙抢珠的水乡风光;三能极目城郊北山的将台山。在桃渚城头向东眺望,那傲空独立于上塘山巅的石堡,便是烽火台。烽火台,又称烽堠,是古代中报警的设施。发现敌人来了,日城烧烟,夜里燃光,迅速传递信息,与桃渚城相关的烽火台有7座,都是明代为抗倭而设置的上塘烽火台。

当时她隶属于桃渚千户所,是现存完整的一座,一敛下宽,台基9米见方,台口6米见方,都用石块砌筑而成。这里是摩崖石刻眺远两个大字的遗址,题款系明楚将军胡海,胡海,字海洋,定远人,洪武进随大将军徐达攻打卢州,英勇善战,遍体金疮,而斗益力,立了大功。对于眺远岩前人曾有描述:山顶有一巨石如盘,擎出云表,凭虚一览,则海阔天低,茫茫天际。时天光开霁,数十里一目可鉴。并赋诗道:沧海扶桑一目空,摩崖记胜有胡公。银钩铁画真颜柳,犹见当年下笔工。位于眺远崖西侧的护碑亭,于1986年专为保护明《新建敌台碑记》的石碑而建。亭子在危崖上翼然凌空,突兀奇巧。她是仿明式建筑,结构古雅精巧。亭子中间,端然立着一座石碑,基座高0.31米,碑身高1.6米,宽0.83米,厚0.11米,镌刻着《新建敌台碑记》。

在护碑亭万松径中,楷书镇海两大字,旁无题款,但字体风格大小均与眺远相似。据考查系明代书法家鲍大谋手迹,主要歌颂戚将南北,荡平倭寇的功绩,前人曾有赋诗:镇定岩疆数百春,龙盘虎踞势峥嵘。鲍公健笔千秋在,半为苔痕藓影萦。在城此游步道边有一棵在同一根基上长两棵树干的150余岁夫妻松,此树在距地面0.3米处分叉,两树高20余米,树干直径0.4米,呈凵形生长,倾斜弯曲向上,遍体龙鳞斑痕,但情趣横生。两树树枝、树冠纵横交错,相依顾盼。雌树干挺枝劲针叶翠,在分叉9米处长出两枝弯曲如臂的枝干,欲拦腰搂抱雄树;雄树在分叉12米处长出一枝干似长臂高高伸向雌树,你搀我扶互呵护,远看浑然一树,如绿形一堆,正可谓一对寿星夫妻。好了,现在我们往北看,这是清代左营守备衙门的旧址。清代绿营统兵官,位在都司之下,系五品武官,称营守备,咸丰辛酉年间,郡城左营守备衙门遭火灾,同治七年,郡守刘王敖清移驻到此,并拨款建署,校场过去是演武场,现在办成了乡镇企业,这里存有左营大校场界界碑一块。不知不觉的,我们便来到了化龙渠,六百多年前,桃渚城墙未建时,溪水径后所山流出。城建后,溪水改道从西面穿城东出,就在西城脚下,原有一桥名化龙桥,相传桥下有一巨石,石上刻有化字,为神龙点化,此石已埋沉渠底。为解开这千古之谜,村民组织发掘,果然发现有一巨石,南北架向,只不过三、五尺,石上化字,端正雄浑,旁无题款,确有奇异。这里还有个神话故事。

接着,我们去参观一下桃渚城的古街古建。桃渚城是一座明代人文景观,古街古建,古色古香,明代建筑大抵简朴大方,但那些豪门大家又不央为典雅堂皇。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街便是桃渚古街,它还保留着明代街巷古道原有格局。古街贯穿东、西城,似缓游龙形,跟通在衙门与南门的主巷道成十字交叉,交叉点鼓楼高耸,次地有古巷10条,南北各有5条,随街排列,插穿交叉。古道一条,呈弧形,环绕东南,西城内侧,在桃渚城内有许多古建,它们大抵是明代建筑简朴大方,但那些豪门大家又不央为典雅堂皇。在城内保存得较好的古建筑一是郎德丰,一是郎家里,三便是柳宅。

郎德丰古宅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由郎氏第九代后裔,郎公子恒建造。古宅共有楼屋30间,平屋22间,屋套环绕东、北,西呈凵形,中间一座完整的四合院,规模宏大,占地面积3200平方公尺。郎家里古宅建于清道光年间,由郎氏第八代后裔,郎公一昌滁建造。古宅系两进台门,宽敞高大,前庭开阔,东、北、西建有屋套,这座完整四合院占地2500平方公尺。这个院子的特点建筑古朴庄重,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尤其是窗棂,梁坊的木雕。雕琢细腻,特别是廊柱头木刻高浮雕,如回头鹿,腾龙走狮,麒麟等显得沌朴、绕练,它连偏门槛石两旁都没有门枕石,牢固方便雅致,足见其大家气魄。不过,今天我们观赏这些古建筑,无不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的睿智和高超的技艺。

柳氏古宅建于明末期间,由柳氏第五代后裔所建,至清同治年间,其第十二代后裔柳公子翰考取武举原东台门上方悬有武魁二字匾额,台门两旁竖有二柱,原装有星斗的旗杆。柳氏古宅为三进台门,这与郎宅是不同的,大台门中开,分上下二层,内有堂号,北、西建有屋套,大台门没有外障屏风,东、西又开台门,呈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它系明代建筑,显得苍古。每根柱呈鼓形,柱头有星斗。凡梁坊、窗棂及廊柱上的木雕,造作细腻,雕艺精湛,墙窗的石雕如郎氏古宅,令人满目亮丽,喷喷称奇。还有天井地面的石板横搁贯串,状如一幅图案。

1、临海东湖:东湖,位于浙江临海市区之东。开凿于北宋,湖面平波十顷,亭台如画,中悬洲渚,堤隔桥连,春风秋月,流光溢萌,芳香四溢,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临海东湖之名,以紧临台州古城墙东侧而得,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此湖的历史也是有些来头了,据说是在宋熙宁四年(1071)时,由郡守钱暄开凿而成。南北长近500米,东西宽约150米。

2、临海古城墙: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1600余年,迭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不断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古城墙沿江修筑而上,依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尤其是北固山(门票)一段,建于危崖之巅,飞舞盘旋,敌台林立,雉堞连云,城楼高峙,与北京八达岭(门票)相较,可称双绝 ,称之为“江南八达岭”,并不过誉。更有其独特之处是,临海古城墙两侧,古木参天,常年苍翠,城墙掩映在青绿丛中,更增添了一分灵秀。 临海古城墙,除了御敌的功能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洪的功能。城墙有三分之一的长度是沿着灵江修筑,台州府城正位于灵江入海近处,江水与潮水相碰,水位升高,时常漫上城来。城墙有如大堤,千余年来抗击着洪水的冲击。为此,临海城墙在修筑设计上,采取了特有的措施,把瓮城修作弧形,特别是把“马面”迎水的一方修作半圆弧形(其余一方仍为方形),在全国古城墙中,十分罕见,目前所知尚属孤例。由于城墙的抗洪作用,在元朝灭掉南宋时,元帝曾下令拆毁江南所有古城墙,以利其铁骑长驱直入,而临海城墙却因其无法替代的防洪功能,得到了特旨免拆。

3、桃江十三渚风景区:位于浙江省台州临海市桃渚镇,集渚上田园风光、火山遗迹等资源于一体,峰岩怪石、洞天林立,是临海地质公园、桃渚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景区由桃江风情、孔雀啄绿、火山遗迹、盘龙临海、将军遗风、绿客餐秀、长城峰林、石柱登天、桃江画渚、桔岭流香十个分景区组成。其中火山遗迹等区集中展现了八千万年前火山运动塑造的流纹岩台地、峰墙、峰林、岩洞、天生桥等优美景观。 桃江将田畦切割包围成大小不一、形状迥异的十三个渚,桃江十三渚面积逾亩,江渚星罗棋布,是典型的湿地景观。渚上原植有大量桃树,故称桃渚。桃江十三渚水碧田绿,赤山黛影,渚光随季节农作物更替呈五彩变换,有“美的田园风光”之美誉。十三渚水中有陆、陆中有水,从石柱峰望之尽收眼底,火山体峰峦聚萃,山势逶迤,山下河港如练,田畦凝碧,构成一幅绝美的天然图画。

为提振本地文旅产业、推动全域 旅游 发展

前段时间,台州市启动了交通风景道建设

到2021年,台州市将建成9条交通风景道

串联全市有特色、有亮点的绿意景点

自驾台州,如在画中行

临海千古崇文 线

临海境内的这条交通风景线名为临海千古崇文线 ,以美丽公路路75省道和小杜线为主轴,带动两侧人文景观开发,促进乡村振兴。起点为75省道岭根村—小芝镇环镇西路—小杜线—桃渚古城。沿线有 历史 文化名村岭根村、胜坑村、碧水湾 旅游 区、地质公园、桃江十三渚及桃渚军事古城等。

现在,迎着初秋微凉的风

和“小临通”一起踏上临海自驾之旅吧

01

I

岭根村

岭根村,是临海千古崇文线的起始站,位于临海市东塍镇,不仅坐拥江南秀丽山水,还有悠久的 历史 文化底蕴,近些年来相继收获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 景区(民俗文化 旅游 村)”、“浙江省 历史 文化名村”、“传统村落”、3A级 旅游 景区等称号。

岭根建村百年,在迎来了高光时刻。这一座小小的村庄,走出了辛亥元勋王文庆,参谋本部厅中将王伦,空军司令周至柔等16位将军和将军女婿,将星璀璨,“将军村”之名当之无愧。目前多位将军的故居仍然保存完整并对外开放。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岭根草编,是岭根村文旅发展秀的加分项。岭根草编纯手工编制,以特别种植的席草为原料,花式质朴且充满田园风情,按成品可分为草帽系列、蒲扇系列、草鞋系列等,独具临海地域特色。

02

胜坑村

临海市小芝镇的胜坑村,名满省内外。前几天由周迅、阿雅领衔的首档“所有格”纪实真人秀《很高兴认识你》在抖音开播,首站就在胜坑村。

很多人提到胜坑,总喜欢加一个前缀——南宋古村,这是胜坑的身份证明,村子自南宋时期便初具规模,岁月匆匆,已经走过了700多年。其实无论是古村的格局还是风格,都不是百年前的模样,但这一份远在深山的幽静气度,却从未更改,也吸引了草宿的落户。

不夸张的说,是胜坑草宿成就了如今的胜坑村,使得古村再度焕发生机。草宿座落于村庄西北侧小山坡上,是村子里早落地,有名的一间民宿。草宿从开始建造到对外营业经历了三年的光阴,不断修缮改进,终于把它从一幢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遗留下来的木结构石墙房,变成现在乡趣盎然的度假胜地。

03

碧水湾休闲山庄

碧水湾休闲农庄位于临海市小芝镇石溪村内,是一家集住宿、餐饮、观光、 娱乐 于一体的农家乐园。“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在碧水湾,小伙伴们可体验农家淳朴生活,暂时忘记工作和烦恼,安安静静地过一段休闲时光。

碧水湾占地面积260余亩,除了有豪华木屋别墅可供住宿之外,还开辟了一片果园,小伙伴能参与采摘新鲜蔬果的乐趣,另外还有垂钓、烧烤、儿童游乐园等休闲 娱乐 项目。无论是家庭亲子游还是朋友聚会,都能玩得十分尽兴。

04

桃渚地质公园

桃渚地质公园于2002年批准成立,是以我国距今约9500至6500万年间形成的晚白垩世火山侵入——喷发岩系地貌为特征的地貌奇观组成的风光群。地质公园主体地层为上白垩统天台群,属浙东沿海中生代晚期火山喷发带的组成部分。公园内则是由层状火山岩、断裂构造和垂直柱状节理形成的熔岩台地、峰丛、石林等景观。

大堪头村的桃渚大火山可以说是桃渚地质公园的精华景点。桃渚大火山是一片面积分布达5平方公里的珊瑚岩,属于火山熔岩景观,地质上称为柱状节理,呈五、六角边型,现景区内存有1500多万根六边形岩柱,其造型和发育在地质史上都堪称典型,可与夏威夷和爱尔兰的同类岩柱相媲美。

05

桃江十三渚

临海市桃渚镇素以田园风光闻名,这其中为人称道的美丽必数桃江十三渚。渚,意为水中的陆地,一条桃江,把田畦分割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十三个渚,桃江十三渚因此得名。

十三个渚大的面积有80多亩,小的仅半亩,一年四季农作物轮替,风光无限,故而被誉为“美的田园风光”。九月初秋,桃江十三渚上的农作物即将进入秋收季节,水田脉脉,金黄遍野,大自然用纯粹的妙笔勾勒了这一幅田园水乡丰收图。

06

桃渚军事古城

桃渚军事古城,位于临海市桃渚镇城里村,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御倭寇入侵而建。根据《台州府志》和《临海县志》的记载:“城高二丈一尺,周围二里七十步”。现除垛口外,古城城墙主体及三个城门(包括瓮城)均保持完好,是浙江省保存完好的一座所城。

细数桃渚古城的 历史 可追溯到600多年前,现在古城城墙上的砖石有一部分是来自明朝的原砖原石,历经数百年依旧坚韧。城墙上至今仍保存着古老的炮台,尽管早已锈迹斑斑,却仍然保持着炮口对外的昂然身姿,引人追忆昔年烽火狼烟的悲壮岁月。

07

武坑峰林

武坑峰林距离桃渚城约2.5公里,被称为“小雁荡”,素以造型独特的峰岩和石块而闻名,峰林中洞窟熔岩广布,蔚为奇特。峰林中的岩石姿态各异,有的像骆驼,有的像象鼻,站在武坑峰林之一石柱峰上,桃江十三渚全貌尽收眼底。

08

龙湾海滨

龙湾海滨,是桃渚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海滨多岬湾,蜿蜒曲折犹如虬龙,故而被称为“龙湾”。海岸风光辽阔无垠,海上日出日落美不胜收。

自驾临海,一路风光无限好

邂逅百年古城古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7376316371@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