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旅行百科 >

卢舍那大佛怎么建的 为什么卢舍那大佛没有手

卢舍那大佛真以武则天为原型?露天大佛是怎么抗住千年风霜不倒的?

这尊"大卢舍那佛"是的,也是最精美的。这尊像可投射出工匠的内心,也是十分的虔诚。现在已经难以雕刻这种精美的艺术品了。从身材看,很符合唐人的审美。从面容看,阳光,温柔,亲民,关怀。有人说工匠照着武则天雕刻的。可武则天是女的。

卢舍那大佛怎么建的 为什么卢舍那大佛没有手卢舍那大佛怎么建的 为什么卢舍那大佛没有手


这首先要归功于佛像的选址非常考究。古人在建筑物的选址上非常讲究,建筑物一般喜欢建在山南水北的地方。卢舍那佛像朝南,位于西山之南,伊水之北,而且大佛像建在西山中间,整体凹进去,东西两侧的山体把它环抱在一起,对面是香山,这样一来,来自东、西、北三面的风都被挡住了,这样的山形就使得它很少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

卢舍那大佛确实是以武则天为原型的,乐天大佛能扛得住千年风霜不倒的原因是因为他在建的过程中用的一个材料很高级的。

大佛寺武则天那都是人们的猜测,并没有证实,大佛之所以没有损坏是因为选址非常好,避免了很多自然灾害的破坏

洛阳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开凿于什么时期

洛阳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唐高宗时期。洛阳奉先寺一共有佛像九尊,其中间主佛像是卢舍那大佛,是依据武则天的容貌仪态所雕刻的,于上元二年建好,长宽各30米,高17.14米,头高为4米,其耳朵长为1.9米,以神秘的微笑闻名于世。

洛阳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开凿于什么时期

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窟,处于洛阳市龙门石窟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规模、艺术最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由于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

卢舍那大佛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其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且附着一双秀目,高直的鼻梁,身着通肩式袈裟,将其佛面烘托出异常鲜明而圣洁。

奉先寺是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龛,而形态各异、刻画传神的造像不仅显示出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更是成为了石雕艺术史上的奇观。

卢舍那大佛的建造技艺

这座大佛是大唐国师善导监制的,《像龛记》中保留了一些“支料将”的名字,他们是李君瓒、成仁威和姚师积。他们的名字对世人是那么生疏,而那些为雕造这座大佛而付出毕生精力的匠师们更是默默无闻。为什么他们没有像米开朗琪罗、罗丹一样留下辉煌的名字?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匠师地位低下的原因。然而他们创造的奇迹、创造的辉煌为人类留下了大唐文化的精粹。

相传龙门石窟中最的卢舍那大佛是根据武则天的样子塑造的,是真的吗?

是真的,这尊像雕刻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当时是唐高宗说武则天有菩萨的仪态,为了把这份仪态保存下来,就按照武则天的样子雕刻了大佛。

据说是这样的,其实这也是和皇权相结合的一个典范,相互依赖,相互成长。

是有这么一个传说,但是样子看着并不是特别的相似,所以这个说法并不是真的。

卢舍那修建了多长时间

《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拓片(简称《大卢舍那像龛记》),上面明确记载:“(卢舍那)大唐高宗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座高八十五尺,二菩萨七十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五十尺。粤以咸亨三年壬申之岁四月一日,皇后武氏助脂粉钱二万贯,奉敕检校僧西京实际寺善道禅师,法海寺主惠睐法师,大使司农寺卿韦机,副使东面监上柱国樊元则,支料匠李君瓒、成仁威、姚师积等,至上元二年乙亥十二月卅日毕功。”

换成“大白话”是:卢舍那大佛是唐高宗李治于公元672年4月1日开始修建的,当时还是皇后的武则天为修建大佛捐出2万贯私房钱,是由实际寺善道禅师和法海寺惠睐法师和朝廷大臣韦机、樊元则督建,支料匠人李君瓒、成仁威、姚师积等人建造的,这组佛像于公元675年12月30日完工,历时3年多。

宝相庄严的缘何在龙门变成了一位“绝代佳人”?这要从女武则天说起。

据说,唐高宗十分迷恋武则天,有一天夸她相貌端庄,有菩萨仪态。谁知武则天听了,竟伤心地哭了,她说:“眼前再好,百年后还是一堆枯骨。”高宗说画像可以保存容颜呀,但武后仍嫌薄纸一张,难以长存。高宗无奈之际,武则天出主意,说在龙门山开窟造像,可永世保存。高宗是个“惧内”的“模范丈夫”,立刻派人为武则天画像。开凿奉先寺时,设计者便依据佛乃非男非女、亦男亦女之说,按武则天的形象将卢舍那佛女性化,为其歌功颂德。据造像铭载,建造此寺时武则天曾“助脂粉钱两万贯”,并亲率大臣参加卢舍那佛的“开光”典礼。今伊水东岸有一巨石,俗称擂鼓石,相传为武则天当年礼佛时击鼓奏乐的地方。而洛阳当地仍径呼卢舍那佛为“武则天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7376316371@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