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地方美食 >

关于乡村旅游助力脱贫的路径的信息

本文目录一览:

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浅析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浅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日渐成为乡村振兴和扶贫富民的新渠道。里口山村依托独特的杏花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科学规划,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建立工友创业园、支部领办合作社等系列举措,成功打造了“十里杏花谷”特色旅游品牌,成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本文通过对里口山村进行个案调查,对其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和研究。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里口山村;个案调查

1、研究区概况

里口山村隶属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地处烟台市和威海市之间,南依昆嵛山脉,距昆嵛山旅游区约11公里,距养马岛旅游区约12公里,紧依烟威公路,与牟平高铁站、高速路口、蓬莱机场等处于1小时交通圈内,交通条件优越,区域位置独特。全村共203户,342人,耕地570余亩,山岚7000余亩,杏园100余亩,杏树15000余棵。该村已有300多年杏树种植历史,每年清明节前后,杏花盛开花深似海,延绵10余里。

2、里口山村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实践

2.1科学规划布局

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根据本村特色,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聘请专业设计公司,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制订了依托本村十里杏花资源,建设“一条大道、三个片区”的规划方案,即修建一条杏花观赏大道,规划“百户民宿、千亩现代农业、万亩生态山林”3个特色产业片区,同时挖掘村内古泉、金鱼池等人文景观,以杏花大道为轴,四向拓展,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产业,扩大旅游业发展半轴,打造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规划格局。

2.2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里口山村挖掘本村独特区位优势和杏花资源,争取上级支持,将该村纳入牟平区美丽乡村片区,根据村庄规划,分步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改善村庄环境,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代表性的是投资270万元,在牟平区乡村率先实施了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铺设300毫米混凝土主管道3460米,110毫米PVC支管2800米,75毫米PVC支管3800米,建设适合旅游景点、小城镇污水处理的MBBR工艺污水集中处理站3处,日处理污水量达50立方米/天,能够满足本地村民生产生活和民宿旅游业发展污水处理需求。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乡村传统污水处理模式,为村庄污水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提供了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在全区起到了作用。里口山村先后争取上级和资金2000多万元,清理整治河道2400米,建设3处拦河坝,扩大河道蓄水能力,因水制宜打造水面相连、水绿相依的'河流景观带,开发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建成2处大规模的游务中心,可同时容纳300人进餐;规划设计3个庭院建筑,打造富有生活气息和历史底蕴的人文景观;逐步实施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完成的700亩高标准农田滴灌等农业项目,为农业观光采摘游提供了条件;为方便游客停车,新修建停车场2个,新修建的杏花观赏大道,直通G228国道,使该村交通条件更加优越,旅游观光更加便捷,加之独特的区位优势,为短途游、近郊游提供了绝好的便利条件。通过对以污水处理为代表的村庄基础设施和以杏花观赏大道为代表的旅游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里口山村更加整洁,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村庄的旅游吸引力,进而带动了该村经济等各产业的发展。

2.3建立“工友创业园”

带动增收致富里口山村在区总工会指导下,充分利用本土特色乡村资源,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为当地村民创业就业创造机会,以“培、联、创、扶”为核心理念创新建立“十里杏花谷工友创业园“,完善工会组织建设,实施企业管理,创造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干事创业氛围,以旅游业为基础,推进工友创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帮扶农民增收致富。一是通过“培”提升技能。工友创业园加大农民、工友培训力度,定期开设“农民大讲堂”,组织乡土人才现身说法,聘请专家现场辅导并深入田间地头、送学上门,组织农民工到威海、招远、寿光等地考察调研,开阔了工友眼界,提升了创业技能。二是通过“联”抱团发展。工友创业园结合自身特色,优化产业结构,杏林湖酒业股份公司、24小时保鲜水股份公司、新希望土地股份公司、健康养生旅游股份公司等本园企业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抱团发展,开启“1+1>2”模式,带动更多的人创业就业,因杏融合,促进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是通过“创”提质增速。在工友创业园的带动下,充分依托当地杏花资源,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产业,通过举办旅游赏花节、甜杏丰收节等节庆文艺表演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赏杏花、踏青、游玩,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打响“十里杏花谷”旅游品牌,使该村发展成为2A级旅游景区,“十里杏花谷”被评为“传统村落”“世博年乡村旅游节”“好客山东最美乡村”,乡村旅游业出现质的飞跃。四是通过“扶”增收致富。工友创业园切实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孵化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社员自愿入股,上不封顶,扶持每户社员200元原始股;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每户在享受自己的资产资源收益分红和社员原始股之外,由创业园为每户垫资300元作为扶贫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助力精准脱贫。里口山村工友创业园的创业扶持依托本村旅游特色,既坚持了公平自愿的原则,又兼顾了特殊人群,展示了里口山村共同致富、精准脱贫的创业风貌;建立的多个产业、公司在提高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的同时,也起到了打响招牌、吸引更多游客的作用。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会组织支持、乡土特色守正出新、生态资本支撑,都最终服务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的借鉴。

2.4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

里口山村秉承“红色支部,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于2015年注册成立了烟台市十里杏花谷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村支部下实行以发展生态产业、带领群众致富为切入点,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采取“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模式,合理确定股份,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致富。近年来,合作社与滨州医学院、鲁东大学和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将十里杏花谷作为三座高校的大学生实习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以学促旅,学旅结合,极大宣传了当地的旅游文化;成立了烟台市家山村共享书院——再思书院,收藏图书上万册,供村民和游客免费共享,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2019年书院获得市总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农家书屋”称号;合作社健康养生旅游成果显著,乡村旅游产品杏子酒和蜂蜜已经成功推向市场,农家乐、特色民宿稳步运行,以“杏”搭台,连年举办杏花节、甜杏丰收节,独创“杏”福长街宴,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收益30余万元,总资产2000多万元,年收入200多万元,带动、扶持150人创业,辐射带动周边镇村村民、农民工1500人就业。总的来说,里口山村合作发展健康有序,已经探索形成一条“红色、赏杏花景、采生态果、饮农家酒、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的生态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3、结语

在里口山村发展过程中,以科学规划布局、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建立工友创业园区、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为代表的独特路径,对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并进而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独特作用,使里口山村发展成为了有活力、能的乡村振兴典型,对探索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作用。

;

吴晖

“要坚持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第十三届五次会议上,的话铿锵有力、引人共鸣。

当前,共同富裕已成热门话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积极推进共同富裕,乡村 旅游 正成为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在代表,山西文旅委、王文保看来,充分发挥 旅游 产业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大力发展乡村 旅游 ,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 旅游 产业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绿色优势产业。依托 旅游 行业关联度高、辐射性强的优势,乡村 旅游 产业应当进一步紧密结合 旅游 业和传统农业,贯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从相对单一的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等融合产业,打造特色突出、农业与绿色生态及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系统。”王文保表示。

为激活乡村“沉睡”资源,促使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王文保从乡村 旅游 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围绕实施基础、发展机制、政策支持、创新业态、收益模式和组织建设等六方面提出了建议。

首先是扎实基础工作,对山西乡村 旅游 地的不同类别及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资源清查、梳理分类,汇编成报告,并以此作为各村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基础资料。同时,加强顶层设计,由高位推动各村编制“多规合一”的乡村实用性规划,实现相关产业与乡村 旅游 产业有机融合。

其次,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王文保认为,要把更多文化资源向基层投放、向困难群体倾斜,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通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积极调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要素联动,综合协调推进山西省乡村的整体发展。

围绕农业农村发展的“人、钱、地”等问题,王文保建议,部门积极出台涉及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建设、投融资支持、税收减免、用地指标、人才培养及引进、数智经济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保证乡村 旅游 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围绕市场需求,创新乡村 旅游 新兴业态,开发特色鲜明的乡村 旅游 产品,加强乡村 历史 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发掘、保护、活化和利用好人文资源,逐步形成“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使乡村资源进入良性循环。

同时, 探索 拓展收益模式,创新收益分配方式,明确合理模式及路径,解决企业与农民之间利益分配的矛盾,逐步建立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使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农民可以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从而实现 与经济效益的长效统一。

此外,王文保认为,还要加强以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找准乡村 旅游 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契合点,带动乡村人才回流。

“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山西兴。”王文保表示,结合全省农村空间分布广泛、文化资源特色鲜明的优势现状,山西应重视乡村 旅游 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打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通过“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微观协同”合力作战,推动资本、产业、人才、信息、技术、管理等要素双向流动,全方位推动山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省文化和 旅游 厅积极推动乡村 旅游 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 旅游 目的地。(河北网)

旅游 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乡村 旅游 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发展乡村 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乡村 旅游 建设工作,将乡村 旅游 发展融入乡村振兴,进一步挖掘乡村 旅游 发展潜力,推动新时代新农村高质量发展。

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要借政策东风,贯彻战略发展精神。乡村 旅游 的开发和建设,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18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的关于“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 旅游 工程”的要求、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 旅游 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促进乡村 旅游 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充分向我们展示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 旅游 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利用东风,借力发展,统筹规划,事半功倍建设乡村 旅游 事业。

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要融文化内涵,打造“见之不忘”项目。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是地域 旅游 具有自身特色的关键,要结合“文化+ 旅游 ”营造乡村 旅游 项目深层吸引力。比如,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枫林“红妆”赏叶结合农林生产与文旅休闲,三亚市深挖渔家文化构建热带农业 旅游 样板,南宁市特色文旅活动发扬“壮族”传统文化……挖掘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成本地区 旅游 文化,使游客“见之不忘、思之如狂”。

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要明持续理念,规划研究科学发展。 历史 人文类和自然生态类等 旅游 资源具有的不可再生性应予我们警示。积极 探索 乡村发展新模式,夯实发展基础,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入专业 旅游 团队,用 旅游 树立品牌,靠品牌带动产业,推动乡村 旅游 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做好乡土自然环境和区域 旅游 发展的协调十分重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利用,秉持可持续发展,树立乡村 旅游 。

创新乡村 旅游 业态,促进乡村 旅游 提质增效,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新农村建设高质量发展。充分理解、科学认识、系统规划、持续发展,不走一次性道路。

乡村 旅游 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能够乡村经济发展的新风向标。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低,以及同质化,千村一面等问题的日益,大大的影响了乡村 旅游 的持续化发展,导致新经济的萎靡。因此改善这些问题,大力推进乡村 旅游 ,才能真正的助力乡村振兴。

提高服务质量,发展乡村 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质量在乡村 旅游 中是非常注重的,能不能给游客比较好的体验是对 旅游 经济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应践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组建专业的团队用于指导人员的培训,提高村民素质,能力,以及专业的服务水平,也可以采取产教结合的形式,把培训人员送至相关企业或者专业对口的学校接受专业的培训,让服务深入人心,而多渠道的培训能不断的提升管理人员以及的整体素质,从而给游客更好的 旅游 体验。

杜绝同质化,发展乡村 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聊到乡村 旅游 ,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我要建造一些的建筑,让乡村看起来。然而这样的建筑会让我们有一种千村一面的感觉,总是似曾相识。这对我们乡村发展总是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推动乡村 旅游 ,助力乡村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特色打造品牌,提升知名度,同时也可以传承老故事,结合独特文化的异性让乡村文化得以传承,从而深层次助推乡村 旅游 ,让真正的在乡村 旅游 中收益。

加大投资力度,发展乡村 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资金的投入是乡村 旅游 的重要发展途径,想要真正走得远,资金的投入是至关重要的,设施的完善与优化,品牌的宣传与建立,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持融资渠道多元化,招募 资本投入,招商引资都可以有效地辅助乡村 旅游 建设。而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大家积极地参与进来,才能真正的让其提升参与感。

乡村 旅游 是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乡村在脱贫道路上的重要渠道。助推新经济,新 旅游 是带动多途径融合发展的组成部分。乡村 旅游 推动乡村产业,乡村产业助推乡村经济,乡村经济成就乡村振兴。

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浅析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浅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日渐成为乡村振兴和扶贫富民的新渠道。里口山村依托独特的杏花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科学规划,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建立工友创业园、支部领办合作社等系列举措,成功打造了“十里杏花谷”特色旅游品牌,成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本文通过对里口山村进行个案调查,对其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和研究。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里口山村;个案调查

1、研究区概况

里口山村隶属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地处烟台市和威海市之间,南依昆嵛山脉,距昆嵛山旅游区约11公里,距养马岛旅游区约12公里,紧依烟威公路,与牟平高铁站、高速路口、蓬莱机场等处于1小时交通圈内,交通条件优越,区域位置独特。全村共203户,342人,耕地570余亩,山岚7000余亩,杏园100余亩,杏树15000余棵。该村已有300多年杏树种植历史,每年清明节前后,杏花盛开花深似海,延绵10余里。

2、里口山村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实践

2.1科学规划布局

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根据本村特色,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聘请专业设计公司,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制订了依托本村十里杏花资源,建设“一条大道、三个片区”的规划方案,即修建一条杏花观赏大道,规划“百户民宿、千亩现代农业、万亩生态山林”3个特色产业片区,同时挖掘村内古泉、金鱼池等人文景观,以杏花大道为轴,四向拓展,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产业,扩大旅游业发展半轴,打造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规划格局。

2.2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里口山村挖掘本村独特区位优势和杏花资源,争取上级支持,将该村纳入牟平区美丽乡村片区,根据村庄规划,分步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改善村庄环境,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代表性的是投资270万元,在牟平区乡村率先实施了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铺设300毫米混凝土主管道3460米,110毫米PVC支管2800米,75毫米PVC支管3800米,建设适合旅游景点、小城镇污水处理的MBBR工艺污水集中处理站3处,日处理污水量达50立方米/天,能够满足本地村民生产生活和民宿旅游业发展污水处理需求。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乡村传统污水处理模式,为村庄污水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提供了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在全区起到了作用。里口山村先后争取上级和资金2000多万元,清理整治河道2400米,建设3处拦河坝,扩大河道蓄水能力,因水制宜打造水面相连、水绿相依的'河流景观带,开发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建成2处大规模的游务中心,可同时容纳300人进餐;规划设计3个庭院建筑,打造富有生活气息和历史底蕴的人文景观;逐步实施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完成的700亩高标准农田滴灌等农业项目,为农业观光采摘游提供了条件;为方便游客停车,新修建停车场2个,新修建的杏花观赏大道,直通G228国道,使该村交通条件更加优越,旅游观光更加便捷,加之独特的区位优势,为短途游、近郊游提供了绝好的便利条件。通过对以污水处理为代表的村庄基础设施和以杏花观赏大道为代表的旅游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里口山村更加整洁,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村庄的旅游吸引力,进而带动了该村经济等各产业的发展。

2.3建立“工友创业园”

带动增收致富里口山村在区总工会指导下,充分利用本土特色乡村资源,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为当地村民创业就业创造机会,以“培、联、创、扶”为核心理念创新建立“十里杏花谷工友创业园“,完善工会组织建设,实施企业管理,创造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干事创业氛围,以旅游业为基础,推进工友创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帮扶农民增收致富。一是通过“培”提升技能。工友创业园加大农民、工友培训力度,定期开设“农民大讲堂”,组织乡土人才现身说法,聘请专家现场辅导并深入田间地头、送学上门,组织农民工到威海、招远、寿光等地考察调研,开阔了工友眼界,提升了创业技能。二是通过“联”抱团发展。工友创业园结合自身特色,优化产业结构,杏林湖酒业股份公司、24小时保鲜水股份公司、新希望土地股份公司、健康养生旅游股份公司等本园企业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抱团发展,开启“1+1>2”模式,带动更多的人创业就业,因杏融合,促进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是通过“创”提质增速。在工友创业园的带动下,充分依托当地杏花资源,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产业,通过举办旅游赏花节、甜杏丰收节等节庆文艺表演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赏杏花、踏青、游玩,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打响“十里杏花谷”旅游品牌,使该村发展成为2A级旅游景区,“十里杏花谷”被评为“传统村落”“世博年乡村旅游节”“好客山东最美乡村”,乡村旅游业出现质的飞跃。四是通过“扶”增收致富。工友创业园切实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孵化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社员自愿入股,上不封顶,扶持每户社员200元原始股;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每户在享受自己的资产资源收益分红和社员原始股之外,由创业园为每户垫资300元作为扶贫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助力精准脱贫。里口山村工友创业园的创业扶持依托本村旅游特色,既坚持了公平自愿的原则,又兼顾了特殊人群,展示了里口山村共同致富、精准脱贫的创业风貌;建立的多个产业、公司在提高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的同时,也起到了打响招牌、吸引更多游客的作用。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会组织支持、乡土特色守正出新、生态资本支撑,都最终服务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的借鉴。

2.4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

里口山村秉承“红色支部,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于2015年注册成立了烟台市十里杏花谷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村支部下实行以发展生态产业、带领群众致富为切入点,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采取“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模式,合理确定股份,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致富。近年来,合作社与滨州医学院、鲁东大学和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将十里杏花谷作为三座高校的大学生实习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以学促旅,学旅结合,极大宣传了当地的旅游文化;成立了烟台市家山村共享书院——再思书院,收藏图书上万册,供村民和游客免费共享,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2019年书院获得市总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农家书屋”称号;合作社健康养生旅游成果显著,乡村旅游产品杏子酒和蜂蜜已经成功推向市场,农家乐、特色民宿稳步运行,以“杏”搭台,连年举办杏花节、甜杏丰收节,独创“杏”福长街宴,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收益30余万元,总资产2000多万元,年收入200多万元,带动、扶持150人创业,辐射带动周边镇村村民、农民工1500人就业。总的来说,里口山村合作发展健康有序,已经探索形成一条“红色、赏杏花景、采生态果、饮农家酒、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的生态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3、结语

在里口山村发展过程中,以科学规划布局、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建立工友创业园区、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为代表的独特路径,对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并进而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独特作用,使里口山村发展成为了有活力、能的乡村振兴典型,对探索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作用。

;

吴晖

“要坚持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第十三届五次会议上,的话铿锵有力、引人共鸣。

当前,共同富裕已成热门话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积极推进共同富裕,乡村 旅游 正成为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在代表,山西文旅委、王文保看来,充分发挥 旅游 产业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大力发展乡村 旅游 ,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 旅游 产业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绿色优势产业。依托 旅游 行业关联度高、辐射性强的优势,乡村 旅游 产业应当进一步紧密结合 旅游 业和传统农业,贯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从相对单一的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等融合产业,打造特色突出、农业与绿色生态及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系统。”王文保表示。

为激活乡村“沉睡”资源,促使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王文保从乡村 旅游 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围绕实施基础、发展机制、政策支持、创新业态、收益模式和组织建设等六方面提出了建议。

首先是扎实基础工作,对山西乡村 旅游 地的不同类别及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资源清查、梳理分类,汇编成报告,并以此作为各村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基础资料。同时,加强顶层设计,由高位推动各村编制“多规合一”的乡村实用性规划,实现相关产业与乡村 旅游 产业有机融合。

其次,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王文保认为,要把更多文化资源向基层投放、向困难群体倾斜,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通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积极调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要素联动,综合协调推进山西省乡村的整体发展。

围绕农业农村发展的“人、钱、地”等问题,王文保建议,部门积极出台涉及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建设、投融资支持、税收减免、用地指标、人才培养及引进、数智经济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保证乡村 旅游 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围绕市场需求,创新乡村 旅游 新兴业态,开发特色鲜明的乡村 旅游 产品,加强乡村 历史 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发掘、保护、活化和利用好人文资源,逐步形成“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使乡村资源进入良性循环。

同时, 探索 拓展收益模式,创新收益分配方式,明确合理模式及路径,解决企业与农民之间利益分配的矛盾,逐步建立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使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农民可以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从而实现 与经济效益的长效统一。

此外,王文保认为,还要加强以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找准乡村 旅游 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契合点,带动乡村人才回流。

“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山西兴。”王文保表示,结合全省农村空间分布广泛、文化资源特色鲜明的优势现状,山西应重视乡村 旅游 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打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通过“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微观协同”合力作战,推动资本、产业、人才、信息、技术、管理等要素双向流动,全方位推动山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省文化和 旅游 厅积极推动乡村 旅游 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 旅游 目的地。(河北网)

旅游 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乡村 旅游 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发展乡村 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乡村 旅游 建设工作,将乡村 旅游 发展融入乡村振兴,进一步挖掘乡村 旅游 发展潜力,推动新时代新农村高质量发展。

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要借政策东风,贯彻战略发展精神。乡村 旅游 的开发和建设,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18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的关于“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 旅游 工程”的要求、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 旅游 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促进乡村 旅游 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充分向我们展示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 旅游 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利用东风,借力发展,统筹规划,事半功倍建设乡村 旅游 事业。

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要融文化内涵,打造“见之不忘”项目。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是地域 旅游 具有自身特色的关键,要结合“文化+ 旅游 ”营造乡村 旅游 项目深层吸引力。比如,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枫林“红妆”赏叶结合农林生产与文旅休闲,三亚市深挖渔家文化构建热带农业 旅游 样板,南宁市特色文旅活动发扬“壮族”传统文化……挖掘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成本地区 旅游 文化,使游客“见之不忘、思之如狂”。

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要明持续理念,规划研究科学发展。 历史 人文类和自然生态类等 旅游 资源具有的不可再生性应予我们警示。积极 探索 乡村发展新模式,夯实发展基础,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入专业 旅游 团队,用 旅游 树立品牌,靠品牌带动产业,推动乡村 旅游 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做好乡土自然环境和区域 旅游 发展的协调十分重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利用,秉持可持续发展,树立乡村 旅游 。

创新乡村 旅游 业态,促进乡村 旅游 提质增效,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新农村建设高质量发展。充分理解、科学认识、系统规划、持续发展,不走一次性道路。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浅析论文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浅析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浅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日渐成为乡村振兴和扶贫富民的新渠道。里口山村依托独特的杏花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科学规划,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建立工友创业园、支部领办合作社等系列举措,成功打造了“十里杏花谷”特色旅游品牌,成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本文通过对里口山村进行个案调查,对其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和研究。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里口山村;个案调查

1、研究区概况

里口山村隶属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地处烟台市和威海市之间,南依昆嵛山脉,距昆嵛山旅游区约11公里,距养马岛旅游区约12公里,紧依烟威公路,与牟平高铁站、高速路口、蓬莱机场等处于1小时交通圈内,交通条件优越,区域位置独特。全村共203户,342人,耕地570余亩,山岚7000余亩,杏园100余亩,杏树15000余棵。该村已有300多年杏树种植历史,每年清明节前后,杏花盛开花深似海,延绵10余里。

2、里口山村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实践

2.1科学规划布局

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根据本村特色,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聘请专业设计公司,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制订了依托本村十里杏花资源,建设“一条大道、三个片区”的规划方案,即修建一条杏花观赏大道,规划“百户民宿、千亩现代农业、万亩生态山林”3个特色产业片区,同时挖掘村内古泉、金鱼池等人文景观,以杏花大道为轴,四向拓展,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产业,扩大旅游业发展半轴,打造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规划格局。

2.2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里口山村挖掘本村独特区位优势和杏花资源,争取上级支持,将该村纳入牟平区美丽乡村片区,根据村庄规划,分步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改善村庄环境,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代表性的是投资270万元,在牟平区乡村率先实施了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铺设300毫米混凝土主管道3460米,110毫米PVC支管2800米,75毫米PVC支管3800米,建设适合旅游景点、小城镇污水处理的MBBR工艺污水集中处理站3处,日处理污水量达50立方米/天,能够满足本地村民生产生活和民宿旅游业发展污水处理需求。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乡村传统污水处理模式,为村庄污水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提供了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在全区起到了作用。里口山村先后争取上级和资金2000多万元,清理整治河道2400米,建设3处拦河坝,扩大河道蓄水能力,因水制宜打造水面相连、水绿相依的'河流景观带,开发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建成2处大规模的游务中心,可同时容纳300人进餐;规划设计3个庭院建筑,打造富有生活气息和历史底蕴的人文景观;逐步实施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完成的700亩高标准农田滴灌等农业项目,为农业观光采摘游提供了条件;为方便游客停车,新修建停车场2个,新修建的杏花观赏大道,直通G228国道,使该村交通条件更加优越,旅游观光更加便捷,加之独特的区位优势,为短途游、近郊游提供了绝好的便利条件。通过对以污水处理为代表的村庄基础设施和以杏花观赏大道为代表的旅游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里口山村更加整洁,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村庄的旅游吸引力,进而带动了该村经济等各产业的发展。

2.3建立“工友创业园”

带动增收致富里口山村在区总工会指导下,充分利用本土特色乡村资源,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为当地村民创业就业创造机会,以“培、联、创、扶”为核心理念创新建立“十里杏花谷工友创业园“,完善工会组织建设,实施企业管理,创造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干事创业氛围,以旅游业为基础,推进工友创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帮扶农民增收致富。一是通过“培”提升技能。工友创业园加大农民、工友培训力度,定期开设“农民大讲堂”,组织乡土人才现身说法,聘请专家现场辅导并深入田间地头、送学上门,组织农民工到威海、招远、寿光等地考察调研,开阔了工友眼界,提升了创业技能。二是通过“联”抱团发展。工友创业园结合自身特色,优化产业结构,杏林湖酒业股份公司、24小时保鲜水股份公司、新希望土地股份公司、健康养生旅游股份公司等本园企业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抱团发展,开启“1+1>2”模式,带动更多的人创业就业,因杏融合,促进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是通过“创”提质增速。在工友创业园的带动下,充分依托当地杏花资源,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产业,通过举办旅游赏花节、甜杏丰收节等节庆文艺表演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赏杏花、踏青、游玩,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打响“十里杏花谷”旅游品牌,使该村发展成为2A级旅游景区,“十里杏花谷”被评为“传统村落”“世博年乡村旅游节”“好客山东最美乡村”,乡村旅游业出现质的飞跃。四是通过“扶”增收致富。工友创业园切实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孵化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社员自愿入股,上不封顶,扶持每户社员200元原始股;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每户在享受自己的资产资源收益分红和社员原始股之外,由创业园为每户垫资300元作为扶贫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助力精准脱贫。里口山村工友创业园的创业扶持依托本村旅游特色,既坚持了公平自愿的原则,又兼顾了特殊人群,展示了里口山村共同致富、精准脱贫的创业风貌;建立的多个产业、公司在提高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的同时,也起到了打响招牌、吸引更多游客的作用。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会组织支持、乡土特色守正出新、生态资本支撑,都最终服务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的借鉴。

2.4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

里口山村秉承“红色支部,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于2015年注册成立了烟台市十里杏花谷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村支部下实行以发展生态产业、带领群众致富为切入点,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采取“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模式,合理确定股份,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致富。近年来,合作社与滨州医学院、鲁东大学和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将十里杏花谷作为三座高校的大学生实习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以学促旅,学旅结合,极大宣传了当地的旅游文化;成立了烟台市家山村共享书院——再思书院,收藏图书上万册,供村民和游客免费共享,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2019年书院获得市总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农家书屋”称号;合作社健康养生旅游成果显著,乡村旅游产品杏子酒和蜂蜜已经成功推向市场,农家乐、特色民宿稳步运行,以“杏”搭台,连年举办杏花节、甜杏丰收节,独创“杏”福长街宴,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收益30余万元,总资产2000多万元,年收入200多万元,带动、扶持150人创业,辐射带动周边镇村村民、农民工1500人就业。总的来说,里口山村合作发展健康有序,已经探索形成一条“红色、赏杏花景、采生态果、饮农家酒、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的生态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3、结语

在里口山村发展过程中,以科学规划布局、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建立工友创业园区、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为代表的独特路径,对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并进而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独特作用,使里口山村发展成为了有活力、能的乡村振兴典型,对探索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作用。

;

乡村振兴丨如何发展县、镇、乡、乡村旅游产业 ?附方案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浅析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浅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日渐成为乡村振兴和扶贫富民的新渠道。里口山村依托独特的杏花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科学规划,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建立工友创业园、支部领办合作社等系列举措,成功打造了“十里杏花谷”特色旅游品牌,成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本文通过对里口山村进行个案调查,对其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和研究。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里口山村;个案调查

1、研究区概况

里口山村隶属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地处烟台市和威海市之间,南依昆嵛山脉,距昆嵛山旅游区约11公里,距养马岛旅游区约12公里,紧依烟威公路,与牟平高铁站、高速路口、蓬莱机场等处于1小时交通圈内,交通条件优越,区域位置独特。全村共203户,342人,耕地570余亩,山岚7000余亩,杏园100余亩,杏树15000余棵。该村已有300多年杏树种植历史,每年清明节前后,杏花盛开花深似海,延绵10余里。

2、里口山村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实践

2.1科学规划布局

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根据本村特色,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聘请专业设计公司,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制订了依托本村十里杏花资源,建设“一条大道、三个片区”的规划方案,即修建一条杏花观赏大道,规划“百户民宿、千亩现代农业、万亩生态山林”3个特色产业片区,同时挖掘村内古泉、金鱼池等人文景观,以杏花大道为轴,四向拓展,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产业,扩大旅游业发展半轴,打造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规划格局。

2.2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里口山村挖掘本村独特区位优势和杏花资源,争取上级支持,将该村纳入牟平区美丽乡村片区,根据村庄规划,分步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改善村庄环境,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代表性的是投资270万元,在牟平区乡村率先实施了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铺设300毫米混凝土主管道3460米,110毫米PVC支管2800米,75毫米PVC支管3800米,建设适合旅游景点、小城镇污水处理的MBBR工艺污水集中处理站3处,日处理污水量达50立方米/天,能够满足本地村民生产生活和民宿旅游业发展污水处理需求。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乡村传统污水处理模式,为村庄污水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提供了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在全区起到了作用。里口山村先后争取上级和资金2000多万元,清理整治河道2400米,建设3处拦河坝,扩大河道蓄水能力,因水制宜打造水面相连、水绿相依的'河流景观带,开发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建成2处大规模的游务中心,可同时容纳300人进餐;规划设计3个庭院建筑,打造富有生活气息和历史底蕴的人文景观;逐步实施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完成的700亩高标准农田滴灌等农业项目,为农业观光采摘游提供了条件;为方便游客停车,新修建停车场2个,新修建的杏花观赏大道,直通G228国道,使该村交通条件更加优越,旅游观光更加便捷,加之独特的区位优势,为短途游、近郊游提供了绝好的便利条件。通过对以污水处理为代表的村庄基础设施和以杏花观赏大道为代表的旅游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里口山村更加整洁,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村庄的旅游吸引力,进而带动了该村经济等各产业的发展。

2.3建立“工友创业园”

带动增收致富里口山村在区总工会指导下,充分利用本土特色乡村资源,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为当地村民创业就业创造机会,以“培、联、创、扶”为核心理念创新建立“十里杏花谷工友创业园“,完善工会组织建设,实施企业管理,创造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干事创业氛围,以旅游业为基础,推进工友创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帮扶农民增收致富。一是通过“培”提升技能。工友创业园加大农民、工友培训力度,定期开设“农民大讲堂”,组织乡土人才现身说法,聘请专家现场辅导并深入田间地头、送学上门,组织农民工到威海、招远、寿光等地考察调研,开阔了工友眼界,提升了创业技能。二是通过“联”抱团发展。工友创业园结合自身特色,优化产业结构,杏林湖酒业股份公司、24小时保鲜水股份公司、新希望土地股份公司、健康养生旅游股份公司等本园企业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抱团发展,开启“1+1>2”模式,带动更多的人创业就业,因杏融合,促进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是通过“创”提质增速。在工友创业园的带动下,充分依托当地杏花资源,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产业,通过举办旅游赏花节、甜杏丰收节等节庆文艺表演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赏杏花、踏青、游玩,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打响“十里杏花谷”旅游品牌,使该村发展成为2A级旅游景区,“十里杏花谷”被评为“传统村落”“世博年乡村旅游节”“好客山东最美乡村”,乡村旅游业出现质的飞跃。四是通过“扶”增收致富。工友创业园切实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孵化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社员自愿入股,上不封顶,扶持每户社员200元原始股;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每户在享受自己的资产资源收益分红和社员原始股之外,由创业园为每户垫资300元作为扶贫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助力精准脱贫。里口山村工友创业园的创业扶持依托本村旅游特色,既坚持了公平自愿的原则,又兼顾了特殊人群,展示了里口山村共同致富、精准脱贫的创业风貌;建立的多个产业、公司在提高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的同时,也起到了打响招牌、吸引更多游客的作用。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会组织支持、乡土特色守正出新、生态资本支撑,都最终服务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的借鉴。

2.4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

里口山村秉承“红色支部,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于2015年注册成立了烟台市十里杏花谷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村支部下实行以发展生态产业、带领群众致富为切入点,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采取“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模式,合理确定股份,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致富。近年来,合作社与滨州医学院、鲁东大学和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将十里杏花谷作为三座高校的大学生实习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以学促旅,学旅结合,极大宣传了当地的旅游文化;成立了烟台市家山村共享书院——再思书院,收藏图书上万册,供村民和游客免费共享,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2019年书院获得市总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农家书屋”称号;合作社健康养生旅游成果显著,乡村旅游产品杏子酒和蜂蜜已经成功推向市场,农家乐、特色民宿稳步运行,以“杏”搭台,连年举办杏花节、甜杏丰收节,独创“杏”福长街宴,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收益30余万元,总资产2000多万元,年收入200多万元,带动、扶持150人创业,辐射带动周边镇村村民、农民工1500人就业。总的来说,里口山村合作发展健康有序,已经探索形成一条“红色、赏杏花景、采生态果、饮农家酒、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的生态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3、结语

在里口山村发展过程中,以科学规划布局、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建立工友创业园区、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为代表的独特路径,对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并进而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独特作用,使里口山村发展成为了有活力、能的乡村振兴典型,对探索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作用。

;

吴晖

“要坚持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第十三届五次会议上,的话铿锵有力、引人共鸣。

当前,共同富裕已成热门话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积极推进共同富裕,乡村 旅游 正成为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在代表,山西文旅委、王文保看来,充分发挥 旅游 产业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大力发展乡村 旅游 ,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 旅游 产业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绿色优势产业。依托 旅游 行业关联度高、辐射性强的优势,乡村 旅游 产业应当进一步紧密结合 旅游 业和传统农业,贯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从相对单一的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等融合产业,打造特色突出、农业与绿色生态及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系统。”王文保表示。

为激活乡村“沉睡”资源,促使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王文保从乡村 旅游 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围绕实施基础、发展机制、政策支持、创新业态、收益模式和组织建设等六方面提出了建议。

首先是扎实基础工作,对山西乡村 旅游 地的不同类别及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资源清查、梳理分类,汇编成报告,并以此作为各村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基础资料。同时,加强顶层设计,由高位推动各村编制“多规合一”的乡村实用性规划,实现相关产业与乡村 旅游 产业有机融合。

其次,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王文保认为,要把更多文化资源向基层投放、向困难群体倾斜,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通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积极调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要素联动,综合协调推进山西省乡村的整体发展。

围绕农业农村发展的“人、钱、地”等问题,王文保建议,部门积极出台涉及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建设、投融资支持、税收减免、用地指标、人才培养及引进、数智经济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保证乡村 旅游 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围绕市场需求,创新乡村 旅游 新兴业态,开发特色鲜明的乡村 旅游 产品,加强乡村 历史 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发掘、保护、活化和利用好人文资源,逐步形成“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使乡村资源进入良性循环。

同时, 探索 拓展收益模式,创新收益分配方式,明确合理模式及路径,解决企业与农民之间利益分配的矛盾,逐步建立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使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农民可以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从而实现 与经济效益的长效统一。

此外,王文保认为,还要加强以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找准乡村 旅游 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契合点,带动乡村人才回流。

“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山西兴。”王文保表示,结合全省农村空间分布广泛、文化资源特色鲜明的优势现状,山西应重视乡村 旅游 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打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通过“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微观协同”合力作战,推动资本、产业、人才、信息、技术、管理等要素双向流动,全方位推动山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省文化和 旅游 厅积极推动乡村 旅游 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 旅游 目的地。(河北网)

旅游 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乡村 旅游 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发展乡村 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乡村 旅游 建设工作,将乡村 旅游 发展融入乡村振兴,进一步挖掘乡村 旅游 发展潜力,推动新时代新农村高质量发展。

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要借政策东风,贯彻战略发展精神。乡村 旅游 的开发和建设,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18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的关于“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 旅游 工程”的要求、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 旅游 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促进乡村 旅游 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充分向我们展示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 旅游 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利用东风,借力发展,统筹规划,事半功倍建设乡村 旅游 事业。

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要融文化内涵,打造“见之不忘”项目。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是地域 旅游 具有自身特色的关键,要结合“文化+ 旅游 ”营造乡村 旅游 项目深层吸引力。比如,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枫林“红妆”赏叶结合农林生产与文旅休闲,三亚市深挖渔家文化构建热带农业 旅游 样板,南宁市特色文旅活动发扬“壮族”传统文化……挖掘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成本地区 旅游 文化,使游客“见之不忘、思之如狂”。

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要明持续理念,规划研究科学发展。 历史 人文类和自然生态类等 旅游 资源具有的不可再生性应予我们警示。积极 探索 乡村发展新模式,夯实发展基础,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入专业 旅游 团队,用 旅游 树立品牌,靠品牌带动产业,推动乡村 旅游 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做好乡土自然环境和区域 旅游 发展的协调十分重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利用,秉持可持续发展,树立乡村 旅游 。

创新乡村 旅游 业态,促进乡村 旅游 提质增效,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新农村建设高质量发展。充分理解、科学认识、系统规划、持续发展,不走一次性道路。

乡村 旅游 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能够乡村经济发展的新风向标。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低,以及同质化,千村一面等问题的日益,大大的影响了乡村 旅游 的持续化发展,导致新经济的萎靡。因此改善这些问题,大力推进乡村 旅游 ,才能真正的助力乡村振兴。

提高服务质量,发展乡村 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质量在乡村 旅游 中是非常注重的,能不能给游客比较好的体验是对 旅游 经济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应践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组建专业的团队用于指导人员的培训,提高村民素质,能力,以及专业的服务水平,也可以采取产教结合的形式,把培训人员送至相关企业或者专业对口的学校接受专业的培训,让服务深入人心,而多渠道的培训能不断的提升管理人员以及的整体素质,从而给游客更好的 旅游 体验。

杜绝同质化,发展乡村 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聊到乡村 旅游 ,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我要建造一些的建筑,让乡村看起来。然而这样的建筑会让我们有一种千村一面的感觉,总是似曾相识。这对我们乡村发展总是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推动乡村 旅游 ,助力乡村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特色打造品牌,提升知名度,同时也可以传承老故事,结合独特文化的异性让乡村文化得以传承,从而深层次助推乡村 旅游 ,让真正的在乡村 旅游 中收益。

加大投资力度,发展乡村 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资金的投入是乡村 旅游 的重要发展途径,想要真正走得远,资金的投入是至关重要的,设施的完善与优化,品牌的宣传与建立,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持融资渠道多元化,招募 资本投入,招商引资都可以有效地辅助乡村 旅游 建设。而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大家积极地参与进来,才能真正的让其提升参与感。

乡村 旅游 是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乡村在脱贫道路上的重要渠道。助推新经济,新 旅游 是带动多途径融合发展的组成部分。乡村 旅游 推动乡村产业,乡村产业助推乡村经济,乡村经济成就乡村振兴。

文章 来 源:读道文旅

农居变民宿

提出“农居变民宿”的6大实践应用经验以供县域、乡镇、村社的各级各类负责人思考:

1IP要引入

目前国内乡村度假、乡村体验、乡村研学的 旅游 居住方式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舒适度、舒服度等已经成为标准,高端民宿要作为民宿产业发展的目标去追求,国内外近年来出现诸多的民宿IP项目与品牌发展平台,都可以成为各地发展民宿产业的与动力加以引进。

2普及标准要制定

多年来各地农家乐风起云涌,但是恶性竞争成为基本的发展路径,为避免民宿产业发展的不良后果,要制定民宿标准与服务标准,以形成价格统一、服务精细的良性路径。

3活动实施要跟进

民宿产业属于非标准化住宿产业,如何吸引主题客源进入民宿产业的地区, 旅游 活动、乡村活动、文化活动、民俗活动、农事活动等成为基本要素。笔者建议:活动要结合一年有四季24节气、一天有阴阳活动方式来整合实施。

4云端服务要便捷

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使得日常生活变得简单实用,预定系统、结算系统、访问系统、感悟系统、评价系统、物流系统等都成为乡村度假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宿经营者要通过这些便捷服务让自己的民宿成为客户触摸得到、体验的具体的产品。

5家乡感觉更自豪

、企业、农民混合共赢的实验实践项目,实现了农民参与实现营收脱贫的价值。农民返乡创业成为这些村落的基本潮流。

6家的定制更时髦

都市居民想下乡居住,都市居民想下乡创业已经成为 的一种潮流,致力于未来与推进有志于乡村民宿项目创业的年轻人能够“拥有一片乡村、实现一种梦想”。

农田变游园

“农田变游园”是不停耕耘的实践作为。这种行为的结果不仅仅可以实现农林牧副渔成为农民创收的一种成功路径,同时可以实现农民大幅度增收的渠道。就“农田变游园”,实践经验有两条:

1四位一体是基础

就是指政策到位、主导到位、企业运作到位、农民实干到位。四个积极性都必须调动、四个能力都必须发挥。目前国内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如干、企业干、农民看,一些已成为故事和笑料。

2三业并举是关键

就是农民旧业要持续、农民就业要培训、农民创业要。所谓旧业就是农民必须回归乡村产业,必须本分做好农业。这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农民对农业的青睐与情分是三业并举的起点。所谓就业就是要有新农村发展的新岗位,职业经验与职业技能要通过学习培训,实现技术、技能应用。所谓创业就是通过政策驱动农民创新业,通过公司+农户方式带动农民创新业。

建议有3点

建议1

农业品种创新是位的成功路径。田园不仅仅能够种出农产品,而且能够种出可观赏、可品尝、可消费的农产品,那就必须让农产品品种多样化、色彩多元化,这样才能够实现一种价值体验。

建议2

新兴现代服务产业的新业态融入进来是必然路径。比如文化创意新业态、 旅游 体验新业态、康体运动新业态、 养生 休闲新业态、教育研学新业态、商业旅行新业态等都是这些可以融入并且混合应用的新兴现代产业的新业态。

建议3

农业园区的品牌化创立或者申报是关键路径。目前国内的成功模式主要有 旅游 景区模式比如AAAA级 旅游 景区、乡村 旅游 区(点)模式,比如乡村 旅游 点与省市乡村 旅游 点、美丽乡村基地,如省市美丽乡村项目、田园综合体基地如现代农业与 科技 农业与双创农业与田园综合体项目等。

节事天天火

县域、乡镇、村社发展已经成为举国同干的一种行动、经济行为,层面、地方层面、包括各级组织都在努力的寻找突破的路径。笔者再谈的一个话题:就是利用地缘文化与节事、节气、节庆、节点,来推进县域知名度、乡镇人文度、村社体验度。具体说来,有5点建议,可供参考:

建议一:地缘文化的研究与应用问题

大家常常说特色、特点、特别,说到底,特色就是地缘文化,这样才让此县非彼县、此乡非彼乡、此镇非彼镇、此村非彼村、此社非彼社,才能景象不同、特征存疑,才有辨识度。比如宗族姓氏、家室家史、 历史 故事、名仕名人等都是这种应用的基础。比如成语故事、语言典故、寓言丛书、民间传说等都是值得挖掘应用的基点。

建议二:自然山水环境的保持与保存问题

说到核心点,自然环境的辨识度是县域、乡镇、村社的异,为此生态红线的划定与树立心中有红线的敬畏,是自然异的根本与界限,要克服重复开发与商业化开发的弊端,要建立生态管制、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的自然意识,要建立一种保护了生态就延续一种舒适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的观念。

建议三:三品一标的延续与申请问题

食品安全是大计,也是我们城乡居民时时刻刻不能丢弃的严肃话题,把三品一标作为每一个县域、乡镇、村社的头等工作来做。将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努力的方向,去做申报与行业认证。

建议四:三园一体的新农业与新产业确立问题

三园一体战略是在新时期提出来的县域、乡镇、村社发展新模式,反过来说,农业的创新、盈利、职业化、可持续,将是未来不可争议的路径。现代农业园、 科技 农业园、农民市民创业园、田园综合体是未来落实的根基,也是创新发展的路径。

建议五:四季、阴阳、24节气的传统保留与产品化问题

消费模式不仅仅是商业产品的称谓,而且也是生活方式体验消费的创新应用。尤其是生态环境优良的县域、乡镇、村社区域更是可体验、可消费、可旅居,关键是要把四季特色的整合,阴阳体验的特色,24节气的不同与习俗感悟,做到一种让人留恋、让人依恋的地步。比如各种农产品采摘节、风情民俗节、特色体验节。

社群圈圈乐

曾几何时?在贵州黔南州的独山县不期而遇来自美国的几个自由行体验者,问到详细的情况,是一个“小城故事”的圈层客户群的体验性推广而成行的。这个圈层推广方式是一群体验者的体验感悟分享造成的,而且体验者的分享诗情画意、图文并茂、有感有悟、有喜有愤、有褒有贬,笔者认为,这才是真实的第三方评级。比过去都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灌输式营销效果更佳。尤其是“小城故事”微信推广的圈层提到的独山舒适度的情调小资体验、荔波世界自然遗产的神奇感受、平塘世界地质公园的惊奇震撼,都表现的现实与触动。

当然,诸如此类的案例还举不胜举。为此,笔者倡议县域、乡镇、村社都应该建立自己特色有加的圈层社群,并且实施好、利用好、应用好这种云端服务技术。

点,真正圈层会员不是乌合之众

时下,圈层很多,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有用的也加圈层会员,没用的也加,信息量之大也让笔者倍感压力,为此,每一个资源体,比如大到县域,中到乡镇,小到村社,都要认真的筛选自己的特色圈层,让会员真正有生活的收获与感悟,让会员愿意自觉自愿的去为这个资源体去做体验员、宣传员、组织员,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出特色。

第二点,让小众生活方式带动大众 旅游 活动

圈层就是小众,小众 旅游 就是 旅游 行业的细分市场 旅游 ,或者说是精准客户的深度体验 旅游 模式,目前已经进入人人说 旅游 、家家成 旅游 的时代, 旅游 业已经深入人心、进入生活, 旅游 业已经形成世界任何一个都不曾经历过的行业大鳄, 旅游 行业的行业规模、行业层级、行业准入,已经完全市场化,其普及性之众、其参与度之高没有任何行业能出其右。

第三点,让各类体验此消彼长包容互动

目前国内圈层社群数不胜数,但是让县域、乡镇、村社能够达到产品与市场营销共赢共铸共助的效果,笔者建议要融合起来共同应用,比如旅居圈层要建立生活方式的体验度、舒适度、共享度、特色度,比如研学圈要建立研究、培训、沙龙、的服务链,比如康养圈层要挖掘地域其间的山水环境、民宿经典、民俗风情、丰富物产、特色小吃的度。这样才能实现各个圈层、各种社群的整合合作实现共赢。

园引七剑客

县域、乡镇、村社发展数十年,源于多种复杂的政策与 原因,目前的现状是:农业天天讲、农村规划年年做、农民扶贫季季帮,但是农业依然不安全、农村依然不和谐、农民依然线。其间的问题笔者认为是缺乏榜样带动、、精神推动。为此,笔者建议:因地制宜的构建县域区域、乡镇区域、村社区域的特色发展与产业创新园区,吸引七类创客进入园区,让传统、陈旧、老化、僵硬的生产力变化,推进新型生产力落地实践。

最重要的两类创客是科学技术带头人与应用人。老话常谈“ 科技 是生产力”,多少年来,这个话针对县域、乡镇、村社的发展依然正确,依然有深厚的指导意义与应用价值,尤其是的基层组织更是缺乏科学技术带头人,农民针对农业 科技 既不会研发,也不会应用。同样的土地不懂得应用 科技 手段,同样的品种不懂得如何 科技 生产,导致好品种没有好产品。为此,建议 科技 生产力要做到四有:作为三农品种更新换代的技术享有、作为生产工艺实际应用的技术保有、作为农产品后续加工储藏的技术拥有、作为农业 旅游 化的服务技术常有。

关键重要的三类创客是投资有实力、经营有能力、组织有魄力的企业家或者人。县域、乡镇、村社的构建园区发展模式,缺乏的就是这样的三类人,不论个体的人或者企业家都是要大量引进,优势的资金资本、经营营销、协调组织,使这些落后的地域地区必将会快速发展,快速脱贫,快速成为经验之地。这些年来,全国很多地方县域、乡镇、村社曾经出现的一些典型性案例就是以上观点的缩影,是这些县域、乡镇、村社成功发展的生命力与支撑力。随着对于集体土地应用的政策大幅度放开,集体土地流转、集体土地股权、集体土地联营等等模式终将成为一种常态。为此笔者总结为三有:投资农业有钱、经营农品有法、带动农民有章。

不可或缺的两类人是有人文情怀、有怀旧情节的愿意离开城市都市变换生活方式的人。说到底,先进的文明、典型的文化、多样的生活创意、多味的空间想象,都是这些文化融合、文明带动、文创落地、精神凝铸的基础。曾几何时?多少文人志士体验生活于乡间,创意了乡土文化的经典!曾几何时?多少学者致力于乡建乡学,创立了闻名中外的书院书香。

联建四农庄

联产承包制走到今天,不光是专家、学家、家,包括占据主导地位人数的农民,也深深感受到其改革的必要性,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级进行着 探索 。从集体土地的承包权流转、到公司加农户的发展路径实验,从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合作入股、到混合所有制的地区应用,从乡村农业基础设施的PPP模式投融资实践、到现代服务产业的乡村化实验。应该说涉及到农村、农业、农民三农利益的农业组织方式的变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这种必然的要义就是必须创新、必定改革、必然前行。为此提出未来乡村农业组织方式的四个理想模式。也就是说,联产承包制之后的农业组织方式的成功之路——联建四农庄!

农民联建的合作社集体农庄

土地集约化利用、劳动力集中使用是农业 探索 走到今天,不言而喻的事情。从各家各户的土地承包权到大户流转土地进行农业耕种,这种小块土地并入大块土地的方式,其实只是传统土地利用机制的叠加而已,对农业 科技 化应用、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精细化布局并没有形成提升变革。组建农民农业合作社就是打破长期以来的小块地、小界限、小农作的弊端,真正形成大规模的土地整治形成规模农田,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逼近化生产力应用。

金融扶持的企业化集体农庄

市场运营机制下涌现出很多农业IP公司,这些农业IP公司的基本雏形是市场运作非常成功,实战型的解决了农产品的直接销售、终端销售、质量保护销售、理想价格销售,取消中间环节,让土地产出的价值与消费买卖的价值接近等同。多年来的农产品销售价格理想形成一体的农产品企业IP或者IP企业。正因为这些农业IP公司的出现与成功市场渠道的通畅,才使得农产品销售终端形成直达、也才形成农产品的金融化渠道畅通,融资、信贷都可以市场化运作。也可以形成农产品的大资金、大市场、大财务、大物流。

联系电话:010-63361102

传真:010-63362219

电子邮箱:iac_apif@apif

微信公众号:zhongtouxie

我们提供资金和项目的平台服务

投稿、广告、咨询、会议服务请加入

山西:激活乡村旅游 蹚好共富路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浅析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浅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日渐成为乡村振兴和扶贫富民的新渠道。里口山村依托独特的杏花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科学规划,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建立工友创业园、支部领办合作社等系列举措,成功打造了“十里杏花谷”特色旅游品牌,成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本文通过对里口山村进行个案调查,对其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和研究。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里口山村;个案调查

1、研究区概况

里口山村隶属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地处烟台市和威海市之间,南依昆嵛山脉,距昆嵛山旅游区约11公里,距养马岛旅游区约12公里,紧依烟威公路,与牟平高铁站、高速路口、蓬莱机场等处于1小时交通圈内,交通条件优越,区域位置独特。全村共203户,342人,耕地570余亩,山岚7000余亩,杏园100余亩,杏树15000余棵。该村已有300多年杏树种植历史,每年清明节前后,杏花盛开花深似海,延绵10余里。

2、里口山村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实践

2.1科学规划布局

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根据本村特色,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聘请专业设计公司,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制订了依托本村十里杏花资源,建设“一条大道、三个片区”的规划方案,即修建一条杏花观赏大道,规划“百户民宿、千亩现代农业、万亩生态山林”3个特色产业片区,同时挖掘村内古泉、金鱼池等人文景观,以杏花大道为轴,四向拓展,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产业,扩大旅游业发展半轴,打造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规划格局。

2.2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里口山村挖掘本村独特区位优势和杏花资源,争取上级支持,将该村纳入牟平区美丽乡村片区,根据村庄规划,分步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改善村庄环境,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代表性的是投资270万元,在牟平区乡村率先实施了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铺设300毫米混凝土主管道3460米,110毫米PVC支管2800米,75毫米PVC支管3800米,建设适合旅游景点、小城镇污水处理的MBBR工艺污水集中处理站3处,日处理污水量达50立方米/天,能够满足本地村民生产生活和民宿旅游业发展污水处理需求。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乡村传统污水处理模式,为村庄污水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提供了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在全区起到了作用。里口山村先后争取上级和资金2000多万元,清理整治河道2400米,建设3处拦河坝,扩大河道蓄水能力,因水制宜打造水面相连、水绿相依的'河流景观带,开发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建成2处大规模的游务中心,可同时容纳300人进餐;规划设计3个庭院建筑,打造富有生活气息和历史底蕴的人文景观;逐步实施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完成的700亩高标准农田滴灌等农业项目,为农业观光采摘游提供了条件;为方便游客停车,新修建停车场2个,新修建的杏花观赏大道,直通G228国道,使该村交通条件更加优越,旅游观光更加便捷,加之独特的区位优势,为短途游、近郊游提供了绝好的便利条件。通过对以污水处理为代表的村庄基础设施和以杏花观赏大道为代表的旅游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里口山村更加整洁,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村庄的旅游吸引力,进而带动了该村经济等各产业的发展。

2.3建立“工友创业园”

带动增收致富里口山村在区总工会指导下,充分利用本土特色乡村资源,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为当地村民创业就业创造机会,以“培、联、创、扶”为核心理念创新建立“十里杏花谷工友创业园“,完善工会组织建设,实施企业管理,创造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干事创业氛围,以旅游业为基础,推进工友创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帮扶农民增收致富。一是通过“培”提升技能。工友创业园加大农民、工友培训力度,定期开设“农民大讲堂”,组织乡土人才现身说法,聘请专家现场辅导并深入田间地头、送学上门,组织农民工到威海、招远、寿光等地考察调研,开阔了工友眼界,提升了创业技能。二是通过“联”抱团发展。工友创业园结合自身特色,优化产业结构,杏林湖酒业股份公司、24小时保鲜水股份公司、新希望土地股份公司、健康养生旅游股份公司等本园企业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抱团发展,开启“1+1>2”模式,带动更多的人创业就业,因杏融合,促进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是通过“创”提质增速。在工友创业园的带动下,充分依托当地杏花资源,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产业,通过举办旅游赏花节、甜杏丰收节等节庆文艺表演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赏杏花、踏青、游玩,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打响“十里杏花谷”旅游品牌,使该村发展成为2A级旅游景区,“十里杏花谷”被评为“传统村落”“世博年乡村旅游节”“好客山东最美乡村”,乡村旅游业出现质的飞跃。四是通过“扶”增收致富。工友创业园切实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孵化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社员自愿入股,上不封顶,扶持每户社员200元原始股;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每户在享受自己的资产资源收益分红和社员原始股之外,由创业园为每户垫资300元作为扶贫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助力精准脱贫。里口山村工友创业园的创业扶持依托本村旅游特色,既坚持了公平自愿的原则,又兼顾了特殊人群,展示了里口山村共同致富、精准脱贫的创业风貌;建立的多个产业、公司在提高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的同时,也起到了打响招牌、吸引更多游客的作用。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会组织支持、乡土特色守正出新、生态资本支撑,都最终服务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的借鉴。

2.4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

里口山村秉承“红色支部,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于2015年注册成立了烟台市十里杏花谷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村支部下实行以发展生态产业、带领群众致富为切入点,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采取“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模式,合理确定股份,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致富。近年来,合作社与滨州医学院、鲁东大学和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将十里杏花谷作为三座高校的大学生实习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以学促旅,学旅结合,极大宣传了当地的旅游文化;成立了烟台市家山村共享书院——再思书院,收藏图书上万册,供村民和游客免费共享,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2019年书院获得市总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农家书屋”称号;合作社健康养生旅游成果显著,乡村旅游产品杏子酒和蜂蜜已经成功推向市场,农家乐、特色民宿稳步运行,以“杏”搭台,连年举办杏花节、甜杏丰收节,独创“杏”福长街宴,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收益30余万元,总资产2000多万元,年收入200多万元,带动、扶持150人创业,辐射带动周边镇村村民、农民工1500人就业。总的来说,里口山村合作发展健康有序,已经探索形成一条“红色、赏杏花景、采生态果、饮农家酒、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的生态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3、结语

在里口山村发展过程中,以科学规划布局、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建立工友创业园区、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为代表的独特路径,对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并进而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独特作用,使里口山村发展成为了有活力、能的乡村振兴典型,对探索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作用。

;

吴晖

“要坚持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第十三届五次会议上,的话铿锵有力、引人共鸣。

当前,共同富裕已成热门话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积极推进共同富裕,乡村 旅游 正成为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在代表,山西文旅委、王文保看来,充分发挥 旅游 产业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大力发展乡村 旅游 ,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 旅游 产业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绿色优势产业。依托 旅游 行业关联度高、辐射性强的优势,乡村 旅游 产业应当进一步紧密结合 旅游 业和传统农业,贯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从相对单一的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等融合产业,打造特色突出、农业与绿色生态及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系统。”王文保表示。

为激活乡村“沉睡”资源,促使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王文保从乡村 旅游 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围绕实施基础、发展机制、政策支持、创新业态、收益模式和组织建设等六方面提出了建议。

首先是扎实基础工作,对山西乡村 旅游 地的不同类别及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资源清查、梳理分类,汇编成报告,并以此作为各村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基础资料。同时,加强顶层设计,由高位推动各村编制“多规合一”的乡村实用性规划,实现相关产业与乡村 旅游 产业有机融合。

其次,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王文保认为,要把更多文化资源向基层投放、向困难群体倾斜,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通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积极调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要素联动,综合协调推进山西省乡村的整体发展。

围绕农业农村发展的“人、钱、地”等问题,王文保建议,部门积极出台涉及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建设、投融资支持、税收减免、用地指标、人才培养及引进、数智经济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保证乡村 旅游 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围绕市场需求,创新乡村 旅游 新兴业态,开发特色鲜明的乡村 旅游 产品,加强乡村 历史 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发掘、保护、活化和利用好人文资源,逐步形成“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使乡村资源进入良性循环。

同时, 探索 拓展收益模式,创新收益分配方式,明确合理模式及路径,解决企业与农民之间利益分配的矛盾,逐步建立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使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农民可以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从而实现 与经济效益的长效统一。

此外,王文保认为,还要加强以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找准乡村 旅游 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契合点,带动乡村人才回流。

“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山西兴。”王文保表示,结合全省农村空间分布广泛、文化资源特色鲜明的优势现状,山西应重视乡村 旅游 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打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通过“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微观协同”合力作战,推动资本、产业、人才、信息、技术、管理等要素双向流动,全方位推动山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17376316371@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